基于质量工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18 12:28:09

基于质量工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本文从专业定位、课程群建设、教育理念等环节的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CTE理念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措施,以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型;培养模式;课程群;CTE理念;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21-02

0引言

“质量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有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将教学活动等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和方式[1,2]。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有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快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改革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进行系统的通识教育外,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具有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等四点[3],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重视这四个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2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单一由于我们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在以“宽口径,厚基础”的信息类课程的指导下,我们没有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也只是模仿研究型院校,未能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充分体现。

2.2 实践性环节薄弱创新来自于实践。在我们现有的大学四年本科教育中,基本上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而实践最多也是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或是到一些培训单位或实习公司参观了解一些。学生在毕业时还是感觉与单位要求相差甚远。

2.3 激励措施不健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就是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学生也认为只要这门功课及格即可。没有健全的激励体制,平时的竞赛或第二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质量相差甚远。

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途径

3.1 确定专业定位对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有明确的专业定位,设置合理配套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

3.2 优化课时,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信息类专业课程群涵盖内容多、学时少、数学推导多、实践性强等特点[4]。建立相应的课程群,包括电子基础类课程群,专业课程群,计算机应用课程群,在每一类课程群中充分研究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及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将一些相互交叉重复,又互不相同的课程进行优化课时,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完善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形成较为鲜明的课程优势,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线,使学生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3 建立CTE理念下的工科教学改革我院与美国杜肯大学合作成立“卓越教学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简称“CTE”)项目致力于支持、提高、改进教与学。CTE项目旨在帮助教师、教学部门和教学辅助人员将新理念和有效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鼓励和支持学术型教学和教学研究;开发、推广和支持讲授方法与技巧;培养重视、奖励和创新的学术氛围;也就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

3.3.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院已陆续开展了3期教师的CTE培训,全院大范围都在普及CTE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更多的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按照“布鲁姆分类法则”精心设计授课的流程和问答层级,合理安排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理解分析、交流分享、体验式学习等多种课堂改革,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也变得比以往更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分享。这样,不仅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而且也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表达与思考、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本领得到了提高。

3.3.2 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数字化、综合化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采用电子类软件仿真将以前纯理论的授课方式改为教师和机房并用的方式,即板书+多媒体+仿真实现的手段,注重实践内容与科研、工程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3.3 以导师制的第二课堂内容改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实践,第二课堂是学生实践的最好证明。首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为相关的赛事包括电子竞赛,嵌入式竞赛,数学建模等储备力量。同时学生几个人可以自成一个团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教师作为导师,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或开发。系统设计分为软、硬件两大类,软件组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应用项目开发工作,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硬件组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工作,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5]。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协作精神,且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参加第二课堂系统训练的学生在就业时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并能很快适用工作岗位。

3.3.4 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明星效应,选择经营业绩好、信誉高、责任性强、有竞争力的行业和重点企业,与他们签订长期办学合同,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教育基地,使学生在这里接受实际的工程训练。目前我院已建立了H3C网络,鹏程国际,金转等校内实习基地,以及洛阳巨龙集团和青松科技,南耕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有效保证了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顺利开展。在今年电子专业的十天实习中,聘请实习单位来我院进行,全程由企业老师授课和指导,实习内容安排合理,案例教学,学生重视程度较高,参与度较高,最后以项目组学生答辩,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了实结,达到了实习效果,同时学生的作品效果较好,受益菲浅。

3.3.5 改革评价体系,优化激励机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以往标准化的考试评价,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如平时课堂参与度,大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采用学分替代的方法,鼓励学生创新。例如,社会实践调查,实习创新业绩,参与教师课题,发表与专业相关的文章,竞赛获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3.6 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通过调查大学生在校每天的作息时间,发现除了上课,更多的时间都是空白的。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些时间,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又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我们专门设立相应的学生学术讨论办公室,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实验室开放,建立和完善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让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辅导低年级学生,鼓励和吸收学生参加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科学研究项目,这样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总结

本文基于质量工程创新,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模式的分析和讨论,同时结合我院CTE理念的普及,在课前营造学术氛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课后又以相应的教学体验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积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院专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7):214-217.

[2]刘智运.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3]卢昌荆,邱锦明等.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2):8-11.

[4]张红燕,陈玉峰.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9(19):5210-5211.

[5]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174-177.

上一篇: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贯穿学生创新能力培... 下一篇:契约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