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7-06 11:17:13

关于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的探讨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今的青少年在二十年后将是祖国的主力军。那么博物馆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博物馆如何吸引青少年,就成为博物馆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G2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09-01

0引言

博物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是传播知识,提高素质的终身教育的课堂。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的不断追求,博物馆成了人们学习科学知识,陶冶情操,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它的服务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青少年应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人。民族精神的发扬与光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各种好处,另一方面也能把青少年紧紧地留在博物馆的周围,为博物馆的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基础。笔者在此拟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博物馆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为青少年学生服务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博物馆应该努力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筹备展览的时候,应该突出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智力,审美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但是博物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得到学校的支持。

尽管博物馆是为所有公众服务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主动坐进博物馆,尤其是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这时如果学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就会很憧憬去博物馆,希望到博物馆能找到他们的乐趣,探索他们不知的世界。所以,学校的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

2举办展览形式要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要适应青少年的心理,使青少年乐于走进博物馆

在回顾我国博物馆的历史及陈列展览时,我们发现许多展览只是考虑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准及需求,是否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正面的影响,很少有人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特别是考虑到为青少年人群服务的需要。所以就造成了现在国内的展览,许多还是以说教为主,缺乏特色,造成了许多青少年感觉博物馆只是一个说教的地方,对参观展览就丧失了兴趣。

作为博物馆要努力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推出精心策划的高水平精品展览,在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法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注重高新技术的合理运用,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博物馆要想吸引青少年观众,重要的还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博物馆要想赢得青少年的青睐,必须尊重他们的感受心里,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博物馆不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要学会与青少年的平等对话,交流,真正了解青少年需要的是什么。不断推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个性鲜明,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展览。

博物馆在展览工作中应该多做些青少年的研究工作,研究他们的心理、爱好。在展示技术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应尽可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如电子触摸屏、感应器材等,能让观众马上了解馆藏品,展厅布局,特点等大概的情况。

3在展览中还是以展示为主,实际动手参与的项目少

我国的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主导思想是以“说教”为主,造成了展示手段还是以文字、图片、声、光、电等表现手法为主,缺少让观众实际动手操作的项目,降低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使他们没有了对博物馆持久的热情,来一次后就不想再来了,直接导致削弱了博物馆的未来观众群体。

一个好的展览,不能处处都是文字和图片,也不能出现观众看不懂的专有名词,更不能让观众产生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有一个能让人产生亲切感,能够参与其中,可以动手操作的,得到观众赞同的展览才是一个优秀的展览。而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展览都只是单一的使用文字,图片,缺少一个让观众实际动手的地方。其实,对于现在青少年来说,文字和图片已经不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唯一载体,只有那些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才是他们需要的和追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展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展示设计已经打破了传统单向的陈说方式,以一种对话的形式与观众互动交流。通过合适的展示设计营造一个对话语境,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对话,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展示意图。语境的解读是多意的,因此与观众的对话也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展示设计。

4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为了加深青少年对博物馆的印象,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宣传单,深入到学校去宣传。博物馆应该开发,筹办适合青少年卡通宣传纪念品和其他服务项目,以达到吸引青少年的目的。可以走出博物馆,开展流动展览活动,扩大对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效果。组织小型、轻便的流动展览,走进中小学,可以采用制作简洁录像,幻灯片等特殊的展示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历史和科学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迎合青少年的时尚潮流需求,建立博物馆网站。通过博物馆网站,不仅介绍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还把馆藏文物形象、生动的搬到网上;在举办临时展览时,在网上信息。可以使观众快捷的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博物馆,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参观的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承担了对青少年开展社会教育的使命,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我们在工作中要将青少年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认真探讨研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结合本馆优势,举办多种多样的展览,吸引青少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培养优秀品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物局主编.《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3]郭小聪.《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推进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与青少年》.

[4]肖华.《博物馆的职能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与青少年》.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探讨 下一篇:全面性差异化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