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2-09-17 11:11:29

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笔者主要通过几下方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学活动中注重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读”字上,并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进行训练。教师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进,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11课《秋天的雨》,秋天的景色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感知到:五颜六色的、丰收的果子、秋雨的绵绵。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自己就能有感情地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悉心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语言、语调、语速或感情等方面,还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第二自然段:“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等句子,表现了我第一次来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这么高,心里感到很惊奇,要读出惊讶、高兴、自豪的语气。语速稍慢,“这么、云彩”重音轻读。第三自然段中“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要读出对对方勇气的称赞,要有轻重缓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细心的指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就会掌握朗读方法。

三、阅读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笔者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就有了阅读的兴趣。一年级开始学习词句,朗读时,让学生知道词和词之间要有停顿,渐渐地,他们读一句话时,就学会了把词语断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断句,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自在地朗读,学生想读好就会多读书,这样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三年级朗读课文时,要理解句和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按照学生能力所及对他们提出要求,学生就很容易达到目标,就会自觉地想读好一篇文章。

四、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每一篇文章内容和写法不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学习一篇新课文,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哪些是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能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读,读得不好的地方,教师指导读,细细品味。比如,学习《小摄影师》一文第3—11自然段时,从“鞠躬,打量,摆弄,赶紧站起来”可以看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从“裂开嘴笑,哭了起来,哭着,哭着”这些表现小男孩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可以发现他由开始见到高尔基时非常兴奋,发现自己忘带胶卷时又变得非常沮丧、失望,以至于痛哭。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时才能和作者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用课前导语吸引学生

学生对不了解、不熟悉的事情比较好奇,有求知欲望。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一些课文时,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岛屿”对生活在平原上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一部分学生跟着家长到海边旅游,见过岛屿,大部分同学说在电视中见过,但岛屿上的详细情况大家却不一定能说出来,我问大家:“你们今天愿意和我一起到我国的海防前哨看看富饶的西沙群岛吗?”同学们很感兴趣地回答:“想。”借此时机,我提出了两个在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好,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给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哪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致勃勃地朗读起课文来。

2.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想让学生坚持不懈地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同。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讲故事比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到的故事,都可以将比赛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教师再给予表扬。(2)评比小朗诵家。在课前播放朗诵大师朗读的文章,学生在家有时间也可以听,这样边听边学,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以用在所学课文中,逐渐提高朗读水平。为了争当小朗诵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3)“课本剧表演”比赛,一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喜欢故事中的人物,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让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在竞赛以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让学生看到、听到、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

3.尊重学生自我感悟,多元解读文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听到学生的声音,首先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归还学生阅读的自。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美美地读,多读几遍,自然就会不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会阅读得越来越好。久而久之,教师放心让学生阅读,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高。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有限,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号召大家把有益身心的课外读物拿来放在图书角,全班同学共享读书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阅读的快乐,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

总之,学生只有变得主动读、乐读、善读,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潜能,阅读教学才能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上一篇:创设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探究学习策略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