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02 01:39:59

充分利用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接受教学,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文阅读 学生 思维能力

对于课堂中设计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与交流,让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与研究去发现新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遇到困难向教师求教之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仍然不能对知识有个明确的理解,然后教师在针对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去应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高效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于设置问题,并针对所设置的问题与教学内容对学生做到精于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真正地做到对教学过程的导之有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有梯度地进行。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的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只是走个过场,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少数学生回答,有时甚至是自己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有新课程理念的形式,但只是问题设计的形式化,没能使学生真正的交换彼此的意见,没有时间去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与发现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实质上也还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实质,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

教师要想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导思的过程之中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做到教学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知识的传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有选择性地设计出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有一定难易度的巩固思考习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通过教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有所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在学习中思考与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授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已的言语来描绘出笔下的北国的雪景,并谈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内心感受。

2.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作品中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教学中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致,他们都能主动地去分析与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内在情感的表达。而学生一旦通过自已的思考发现了教师所提出问题的关键与答案的实质,则会从内心无限的感到快乐,体验到这种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学生会对自己的劳动所得无限地欣赏。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钻研产生乐趣,有时甚至自己都会感到诧异与惊讶,从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能感受到自己的智慧所在,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做到导之有序,要从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各阶段教材内容的整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过渡不仅要有阶梯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这两个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师如果把握不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思维就不会畅通,更不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产生飞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起点,准确的把握与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偏离教育的题旨。例如,在进行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的教学时,讲授新课前我没有向以往一样介绍作品背景的常规,而是在整个作品讲解结束的时候对全班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作品中,作者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表现了其开阔的胸襟,读者读了这首作品之后,无不为之一振奋,为什么诗人要在作品中抒发这样的情怀呢?”当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大部分学生思考后都感觉这个问题无法回答。而就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在仕途与当时处境方面的情况之后,学生便如有所悟、茅塞顿开。这种在讲授之后对学生介绍作品背景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题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如果教师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学生自然也会从教师那里学到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养成一种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他们在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也就不会像原来那样“守株待兔”了。而是能在学习中不断开动自已的脑筋,想象很多事情为什么这样,而不能那样。经过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真正的明白教学实践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理性的思维,因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学生不再是像以前那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这时学生所了解的是科学的正确答案,对于这样的答案,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地忘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与点拨,应合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产生很强的立体感知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学生能够“观文”而“入情”,学生从情感上进入到教学内容所特定的情境当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加准确的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下自由的学习,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发言,才能热衷于教师所设计教学问题的探讨,只有这样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才会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地加深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上一篇:浅析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实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