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探析

时间:2022-09-17 11:09:08

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探析

摘 要:重视技能培养,使学生形成与知识掌握相一致的心智技能,是掌握知识和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给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掌握这些知识所必需的心智活动和心智技能。文章研究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心智技能;培养;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45-02

我们常常听学生说:题目一做就错,老师一讲就懂。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心智技能的概念及特点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叫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记忆策略、观察和分析等技能。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概括出心智技能有如下特点。第一,心智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逐渐形成的。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练习,在自觉改进的基础上,使动作经验内化而形成心智技能。第二,心智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一种调节心智活动的经验,是主体对动作对象的工作经验。第三,就活动对象来说,心智技能或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头脑的映象,如表象、观念。第四,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只有合乎法则,才能对活动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加工、改造,才能使对象本身朝着预期的目标发生变化。我们从心智技能的特点和心智活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心智技能并不是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潜能,而是个体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迁移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对人的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心理结构。因此,在大力提倡“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教育潮流的影响下,对学生心智技能的研究与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1. 心智技能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知识本身就是前人的心智活动的产物,学生掌握前人的这种认识成果时,同样必须有相应的心智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前人经验的掌握过程。知识的掌握过程通常是在教育系统中,通过教师向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传递来实现,但教师的传授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心智活动。这是因为知识信息的传递不是物的传递,不能同物质的传递那样直接,比如手对手地交换物品或口对口地灌输。学生所直接接收到的并非是现成的经验本身,而是要获得媒体或信号所负载的经验或信息。所以,在知识掌握的各个阶段中,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完成直观、概括、具体化、识记与保持等心智活动,必须通过自己对教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进行各种形式的、各种水平的加工改造,在自己头脑中重新构建客观事物的性质与联系,才能实现对前人创造的经验的获取。这些表明,掌握知识必须有相应的心智活动和心智技能。从生物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生物学知识有多种属性和多方面的联系,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或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联系。掌握心智技能的必要性就在于心智技能能够保证学生把握住生物体或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联系,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相反,如果缺少必要的心智技能,学生就往往自发地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心智活动,把一些非本质的特征纳入概念之中。例如,我们在考查学生概念掌握的情况时,有这样一道选择题:题目是“自养生物指什么生物”,供选答案有以下五项:A.绿色植物、B.自己取食的动物、C.进行化能合成的细菌、D.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E.绿色植物或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这个题的正确选择是D项。但有不少学生选择了A项,这主要是因为对自养生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弄清楚,仅把绿色植物当成自养生物是不对的。自养生物有些是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的;有些自养生物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物质氧化所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的,这种合成作用叫作化能合成作用。所以,自养生物这一概念的外延既包括绿色植物,也包括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因此,D项对,A项不对。当然C项也就不对了。至于B项,动物根本不属于自养生物,内涵不同,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最后是E项中用了一个“或”字代替了D项中的“和”字,增大了题目的迷惑性。其实只要明确“和”与“或”的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心智技能是掌握概念、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背诵自养型或自养生物的定义,但在考查中却暴露出有些学生在概念掌握上的缺陷和心智活动的缺陷。

以上充分表明,使学生形成与知识掌握相一致的心智技能,是掌握知识和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给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掌握这些知识所必需的心智活动和心智技能。

2. 心智技能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智力的实质及其定义,到目前为业,心理学界尚无一致的认识。但心理学上一般倾向于认为:智力就是一般的认识能力。心智技能之所以成为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心智技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来说明。学生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心智技能,将直接决定解决问题活动的成效。因为一般问题的解决都不是靠死记知识、回忆知识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分析、综合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来完成对各科知识的练习、测验、考查。从对学生的智力考查上来看,题目的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在题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也是隐蔽的,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中的诸多因素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才能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中,旧知识的回忆固然重要,但并非任何知识的重现都是有益的。有时候,过多的联想或不必要的联想反而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常有的现象。只有科学的心智活动,才能为知识的选择性的重现开辟道路。例如,生物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对杂合豚鼠,产生4只小豚鼠,这些小豚鼠的表现型可能是( ):A.全部黑色、B.黑白各半、C.黑∶白=3∶1、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在孟德尔分离规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时,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显性∶隐性=3∶1。这一比值是一般学生几乎都知道的。因此,许多学生一看,就不加分析地选答了C。但实际上,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因为题目中所说的一对豚鼠产生4只豚鼠,这是已知条件,也就是说,题中所明确的是一对豚鼠,它们产生的子代只有4只。其隐蔽条件是:孟德尔规律中所说的杂交后代的个体数目比例是一个统计学上的近似值,那么,在这4只小豚鼠中怎么就恰好是3∶1呢?这一隐蔽条件未被注意,就造成错误选答。命题者在命题时有意将与答案有关的重要条件加以隐蔽,不使其直接显露出来,是为了增加题目的难度,以此来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在解决问题时,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具备相应的科学的心智活动,才能挖掘隐蔽条件,打开解题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执行水平不同,及掌握程度的差异,他们虽然同在一班授课,都解决同一问题,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却大不一样。他们不仅有快慢之分,也有巧拙之别。有的学生遇到难题抓不住本质,易被现象所迷惑,不能对题目做出正确解答,不能形成合理的心智活动;有些学生遇到难题或陷入因境时,他们进行逆向思维,把问题倒过来思考,能使局面豁然开朗,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解遗传学的题目时,常用“反推法”或叫逆向推导法。即根据题目给的已知条件,由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导出看不见摸不着的基因型,或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这种反推逻辑推理的心智活动,实际上也是当初孟德尔发现两个遗传规律的心智活动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智技能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从单纯地灌输知识,向培养技能和能力转变。

参考文献:

[1]咸桂彩,连智平.动作技能型与心智技能型人才内隐序列学习能力的比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2]邵俊玲.影响高中学生生物解题能力的两个因素[J].甘肃教育,2014(12).

[3]王加飞.高中生物有效解题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3(09).

[4]徐德利.学生心智技能培养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上一篇: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我国房地产市场 下一篇: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