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分析

时间:2022-10-07 03:13:02

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呈现出规模高增速、业绩高指标、利润高增长的“三高”状态。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都想乘着金融业改革的东风,在这碗利润丰厚的行业汤里分得一杯羹。其实银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伴随的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主要是针对银行业监管的第一道大门――“市场准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准入制度;业务准入制度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57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行业发展呈现井喷趋势,不论是城商行还是民营银行,其规模和数量都在持续增长。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其监督和管理的强化势在必行。监管不仅要抓重点抓其业务经营规范,还要从源头做起,从市场准入环节入手,加强规范。顾名思义,市场准入是指在通过对银行机构进入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依法进行严格审查,将那些不符合银行业经营规范以及存在伤及投资者利益风险的金融机构长久性地拒之门外,来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这不仅是肃清银行业的行业规范,更为金融行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通过细数我国银行业准入发展历程、各国之间银行业准入规则比较来分析我国银行业准入规则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浅显的建议。欢迎读者批驳。

1 银行机构市场准入的发展历程

纵览银行机构市场准入方式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从自由主义到特许主义再到准则主义和核准主义的演变过程。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银行业的稳健发展,银监会对于银行的监管体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简述如下。

银行准入监管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机构准入,其主要流程如下图。

流程图

第二部分是业务准入。对于银行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准入条件,这里不加赘述。

第三部分是高级管理人员准入。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要认真辨别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主要通过审查其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业务经验和能力、日常经济行为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在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包括:了解并熟知经济类法律法规;正确贯彻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积累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实战工作能力。重视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旨在为银行监管部门注入新鲜的具有能力的人才,为银行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各国对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的比较

2. 1 从机构准入来看,各国对银行申请设立要求所存在的差异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世界各国对于银行的准入更注重的是银行准入的一些初始条件。对于新设银行的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来看较低。从我个人来看,作为新设银行它需要具有自己的特色。银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不断的创新,原始的市场资源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如果没有一些新的能量,新设银行在竞争力上远远不及原有银行。从整个银行也来看,如果进入的都是一些与已有银行完全一样的新设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只会造成更多的压力,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2. 2 各国对银行的业务准入监管的比较(监管指数)

从各国的监管指数(表2)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对银行业监管的松紧程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德国和英国的监管指数比较低,几乎是允许银行从事所有的业务。印尼和中国的业务准入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不同国家监管的松紧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该国家当时的实际国情,另一方面与该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监管程度低的国家对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鼓励和支持的作用,监管程度高的国家对银行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强化的作用,使其发展更加稳定。

2. 3 各国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的比较

各国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要求都具有共性,这主要取决于银行业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某些品质和能力的需求。银行业也存在着很高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就不得不对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正如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会为该行业注入一股活力。如果当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都存在着道德品质问题,银行业的风气就会败坏。这不仅仅是会影响到银行业的整体形象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会严重阻碍着该行业的发展。此外,如果进入银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力有限,并且不会去学习去创新,那银行业只能维持着正常的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衰落。所以对于银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从表1的第五项和第六项也可以明显看出各国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可见,对于银行业来说,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对于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不仅仅是对于某些国家,而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监管内容。

3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监管现状

事实上,在《商业银行法》中,就对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准入规则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原有的内容在当下显得过于简单,并没有进行详细论述。近几年来,由于相关监管规章的不断补充,我国的银行业准入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并有了许多突破。下面还是从市场准入的三个内容来分析我国的市场准入现状。

3. 1 机构准入制度

在我国机构准入方面的监管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准入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173号)、《商业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3号)、《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有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92号)等。

从各文件的主要内容来看,我国机构准入制度趋于规范化。对于机构的进入有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这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发展。规范化的机构准入制度有利于银监会对于进入机构的管理,相关文件也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我国银行业准入有法可依。

3. 2 业务准入制度

2002年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资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105号),就中资银行的外汇业务准入制度作了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两点:一是新开外汇业务与人民币业务同时申请和核准;二是增开人民币或外汇业务由商业银行总行报人民银行总行核准或备案。

新规则的出台,表明我国业务准入监管规章有了重大改革――突破了传统的本外币准入分别监管及总分行分级核准的体制,为构建统一的业务准入体制奠定了基础。然而这条规则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文件仍然将中资银行单独规定,区别对待中资银行和非中资银行,这将不利于我国现行环境下在业务准入监管上实施国民待遇原则。

3. 3 高级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在后期的修改中,《商业银行法》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行业针对从业人员的准入规则进行了深入的规范,通过明确划分不得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情形,严肃对从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要求,这项突破使用法律文件使得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更加的合法化与规范化。

4 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的缺陷

4. 1 从机构准入的监管角度分析

第一,机构设立审查与批准的程序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商业银行法》对于银行和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都要求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查批准,但是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审查时限,也没有规范对于审查复议的相关程序。这样既不利于申请人对于自己的合法权利的维护,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机构积极履行职责和提高准入监管的效率。

第二,关于商业银行设立标准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规定的条件过于简单,不利于监管当局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判。

第三,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准入上有差别待遇的倾向。这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准入氛围,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结构趋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4. 2 业务准入制度的局限性

第一,业务准入制度过于受到关注,容易导致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务的过多干预。我国的业务准入制度严重限制了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银行业内部有着自己的稳定发展机制,过多的干预只会使这一体制被打破。

第二,业务准入程序机制上有缺陷,准入条件的设计存在弊端。在一些业务的准入条件上没有突出该项业务的特殊性,造成准入规则创制上的浪费。

第三,外资银行业务准入的法律模棱两可。在五年过渡期内,法律并没有对于外资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做出明确的规定。

4. 3 人员准入制度的缺陷

事实上,自我国银监会成立以后,就确立了“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但是从目前的监管实践来看,需要遵照新监管理念,将银行业高管人员的监管纳入法制和科学化轨道。

5 对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建议

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准入制度需要通过有关法律来使其合法化、规范化、合理化、具体化。同时也需要银监会加大管理力度。对于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运用渐进式的管理体制,对于漏洞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是等到漏洞扩大到不能修补的境地之后再去想办法修补。此外,还要重视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我国银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目前比较缺乏,所以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去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符贵兴,付胜华. 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8).

[2]张羲珍. 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5.

[3]世界银行报告[EB/OL].http://data. worldbank. org. cn.

[4]王梓宇,郑柳荣. 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趋势下我国投资准入政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8).

上一篇:运用心智技能理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探析 下一篇:分级基金的折算设计及其风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