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09-17 10:59:23

浅谈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如果一节语文上得好,此课就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这座知识的殿堂呢?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式就是设计好引入语言。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对导入语的设计相当重视。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可见,成功的导语犹如一个优秀的钢琴师弹出的前奏部分,这前奏部分把听众引诱进入佳境。教师设计好的导语犹如开启了学生进入课堂的窗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几种导入方式的运用和感受。

一、图片导入,冲击视觉

用信息技术把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引入课堂。引入时,把这些多媒体资源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有了这些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特别开心,也特别认真。图片声音视频对学生的感官的刺激会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时,我先让学生看“夸父逐日”的图片,谈一谈对夸父的最初印象。画面比较直观,夸父强壮充满力量的形象能产生较强视觉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进入“逐日”的话题。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借景抒情的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故事导入,点燃激情

求知欲旺盛, 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特点。每一个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适当地引用典故、小故事、传说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同时,在讲新课前,教师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讲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课堂变得活跃,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我在教学安徒生的《丑小鸭》这一课的时候,就先讲了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童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久久沉浸在王子与小美人鱼的爱情悲剧中,自然而然地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斑羚飞渡》时,我讲了一群蚂蚁在一场森林大火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逃生的悲壮故事,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深受震撼,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斑羚们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于是,整堂课就被激活了。

三、音乐导入,陶冶情操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上Z文课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音乐,营造浓浓的或喜或悲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散步》这篇课文,上课时我先播放《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中诗化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把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唤醒了,学生认真审视“家”。这样就在生活和文本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中,很好地融入课文中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些市级公开课上,我有机会听到一些教师的示范课。比如某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她就以黄磊的《背影》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音乐充满了离别的淡淡哀愁,很好地营造了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离别的气氛中,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有很好的帮助。

四、诗词导入,激发联想

生动、优美、语言精练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学生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名句都能出口成诵。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很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春》这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语的:每当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对春的描写和赞美有哪些呢?于是教师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名人赞春的散文。这些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意境中去,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产生移情共鸣效果。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篇文章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谈到秋,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以秋为背景,以秋为话题,写出了感情真挚的名诗佳作,你们能背一背有关秋的名句吗?”整堂课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我接着说:“既然不同的诗人对秋天的描绘是不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作品《秋天》中,品味一下作者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章的情景中去,也因为诗词的导入让整个教室春暖花开。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合作、高效的时代,课堂教学的过程依然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这种角度来说, 设计好的导语犹如开启了学生进入课堂的窗口,从而把初中语文的效率提高,并带领学生走入语文知识宝库,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 文教资料,2010(20):63-65.

上一篇:对学生无主题作文指导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之团队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