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抗生素治疗分析

时间:2022-09-17 08:39:19

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抗生素治疗分析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72岁,身高152cm,体重43kg,职业:退休,因"腹痛腹胀伴停止排气排便2d"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1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胀痛,不能自行缓解,不向他处放射,伴有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嗳气,无呕吐、头晕、咳嗽、胸闷、胸痛、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伴随症状。就诊我院急诊科,血常规示:白细胞1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2%,电解质示:钾2.67mmol/L。腹部CT示:考虑乙状结肠扭转并肠梗阻,腹腔积液。急诊以"腹痛待查"收治普外科。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2013年11月16在全麻下行"结肠扭转复位术"。术后给予抗感染(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g静滴2次/d、奥硝唑0.5g静滴2次/d)、抑酸(兰索拉唑60mg静滴1次/d)、止吐(托烷司琼4mg静滴1次/d)、补液、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并予以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促进胃肠蠕动等措施,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给予止咳化痰(氨溴索150mg静滴1次/12h、溴己新4mg静滴1次/d)、吸痰等呼吸道护理等措施,术后4d患者已能自行排气排便,胃肠蠕动功能逐渐恢复。于11月21日拔除气管插管,当日出现发热,T 38℃,PaO2 52mmHg,请呼吸内科医师会诊,考虑II型呼吸衰竭,给予加强抗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静滴1次/8h)处理,但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低等问题持续存在,转呼吸内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2006年因结肠癌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170/100mmHg。

既往用药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用药。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g静滴2次/d、奥硝唑0.5g静滴2次/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静滴1次/8h;兰索拉唑60mg静滴1次/d;托烷司琼4mg静滴1次/d;氨溴索氨溴索150mg静滴1次/12h、溴己新4mg静滴1次/d。

入科查体:心电监护示:血压:140/70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81%~89%,呼吸:13~21次/min,脉搏70~105次/min。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

辅助检查:11月23日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3%。11月22日床边胸片提示右侧肺部感染伴双侧胸腔积液。

入院诊断:①腹痛待查:乙状结肠扭转;②结肠癌术后;③低钾血症;④高血压病II级。

出院诊断:①双侧肺炎;②Ⅱ型呼吸衰竭;③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后;④低钾血症低钠血症;⑤高钾血症。

治疗经过:患者入呼吸内科后继续行抗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静滴1次/8h+奥硝唑0.5g静滴2次/d)、祛痰(氨溴索)、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经治疗,患者病情渐减轻,抗生素降阶梯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75g静滴2次/d),但后来调整抗生素频次(改为1次/d),经治疗,复查血常规正常,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明显吸收,PaO2 72mmHg。考虑该患者高龄,术后免疫力低下,病情好转,办理出院,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 分析与讨论

2.1初始经验抗感染治疗分析 患者因"腹痛腹胀伴停止排气排便2d"就诊普外科,急诊行手术治疗后,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结果,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临床诊断。肺炎发生在机械通气的第4d,属早发VAP,但患者存在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高危因素(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一直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5d以上)。胃肠外科感染以病变部位的定植菌群为感染源,而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混合感染,因此,所选抗生素药物应能同时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如只应用对需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虽可降低患者早期炎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不能降低后期腹腔脓肿的发生率,同理只应用对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亦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只有使用同时抑杀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才能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因此在初始选择抗菌药物时,选择广谱抗生素,根据2013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选择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菌谱广,可以明显的抵抗大多数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除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个别病原菌对其天然耐药外,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除了MRSA和屎肠球菌)、大部分GNB(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大部分的致病厌氧菌都有强大杀菌活性,奥硝唑仅对厌氧菌有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奥硝唑抗菌谱有重叠,因此,联用奥硝唑加强控制厌氧菌感染有商榷的地方。

2.2抗菌药物调整分析 经抗感染治疗,患者全身状况及症状较前好转,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第3d,体温恢复正常,提示目前抗生素治疗有效,转科第7d,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降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进一步巩固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抗菌谱也比较广,对厌氧菌和需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覆盖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体。第15d,调整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药频次为1次/d,然而,根据PK/PD理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至少2次/d,反之则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3 总结与体会

本病例是胃肠外科术后感染,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术后伤口感染占1%~40%(与手术方式选择有关),肺部感染占10%,尿路感染占5%。胃肠道内菌群含量较大,术后更易引起感染,而胃肠道菌群主要集中在结直肠,故结直肠手术更应注意术后感染。常见引起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两方面:治疗相关的和患者本身的。治疗相关的如术中术后护理情况、手术方式和持续时间、紧急程度、免疫支持治疗和输液管道等。患者本身因素如年龄、麻醉评分、并随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肾衰、心脏病、COPD、癌症、休克等)、术前感染情况、术前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等[1]。该患者是72岁老年女性,各脏器功能降低,易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在关注疗效的同时,还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护,在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参考文献:

[1]陈凛,张士武,董明.胃肠外科感染的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9):885-887.

上一篇: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两种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在有机磷农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