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创新教学

时间:2022-09-17 08:36:16

浅谈音乐课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创新教学

【摘要】1、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2、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3、通过多媒体等工具,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4、通过以点带面,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Shallow tal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 lesson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Liu Fang-li

【Abstract】1, create the situation, rendering the atmosphere to attract stud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2, works created by talk Background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rks of cont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emotional world; 3, through multimedia tools,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creation of liberal democracy i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4, through the point to area, school, 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Music teaching;Interest development;Innovation ability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打开音乐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音乐,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前提。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音乐的特点,我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艺术感染之中,化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情”成为产生兴趣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时,才乐于主动地参与,将个体融入课堂并积极地去体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世界里,进行充满感情的活动,并促进理性的提升。如:我让学生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当遇上喜欢唱的歌时,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 “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 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 喊唱 )与自然的响亮哪种声音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同时,我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对歌声好听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响亮,也就是所谓“理直气壮”,所以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与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作无拘无束。让我们帮“孩子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晴空”。让他们在这片晴空里徜佯,这也是一份美丽的情怀。只有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使他们由衷地喜欢音乐课。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把“趣”作为引擎,激发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小学生对音乐是否有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趣。要激发并保持学生音乐的兴趣,就要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中寻得乐趣。1、使教学活动富有动感,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给学生适当“动”的机会,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给学生教唱歌曲时,我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歌词,在巩固歌曲时,我播放歌曲的旋律伴奏带,让学生自编动作,手舞足蹈的唱起来。2、使教学手段媒体化。要使教学富有趣味,除了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声汇色,拓展学生视野。3、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使课堂充满趣味的催化剂。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吸引力的有力手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3.把“成功体验”作为激励学生创造的动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平时要善于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我们要激励学生想象并且使其爱想象,激励学生创造并乐于在各种场合创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动、玩、乐”并在“动、玩、乐”中争着表演。老师的激励是学生产生兴趣、进行游戏、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催化剂,是让学生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甘露。教师还要寻找机会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与学生同乐,同创造。如:在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后,我让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美术纸,把本节课所学歌曲的主要内容画出来,老师作一些提示。比如:国旗的形状,颜色以及上面五角星的大小等。同学们画得可认真啦。最后教师把画的好的同学的画给大家展示一番,此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画得不好的同学老师也多多鼓励。我觉得,运用音画结合的方式上课,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热情非常高,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滥用激励,让学生感觉得之太易,这样会适得其反。

4.让“落实”成为学生发展的标准

一切好的教育都必须落实到个体的良好发展上。学生个体切实的素质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脱离个体实际需求的教学行为,无论它的表面效应是多么的“轰动”,时间会将一切伪装剥离,用公正的评判显示教育行为的最终价值。尽管对此我们已有长足的认识,但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少弊端。造成学生病态发展的原因如下:学生有一些知识,技能没有掌握,日积月累,慢慢地造成学生脱节,兴趣、自信降纸。从此,学生也就厌学这门课程。当教师的,此时还不予重视,未能及时补教。这样,顺其自然,慢慢的,越来越难补,最后,只能无能为力了。

可见,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教师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应在教学结构,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多思、多想、多创造。做到情、趣、成、实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寻得乐趣,最终获取发展。

兴趣乃是学习的动力,儿童对音乐是否有兴趣,是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初级阶段,我们就应该把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相信这是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放弃包办代替,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像,去表演。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像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马骧主编

[2]《新课程教学法》-------张行涛、周卫勇主编

来稿日期:2010-09-12

上一篇:如何提升中专对口升学的辅导成绩 下一篇:对任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