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时间:2022-09-17 07:37:28

整合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摘 要】整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并运用教材的过程,这里渗透了教师教材运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体现了教师教的主体性。因此,整合式教学的运用,为充分发挥并协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提供了保障,使得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达成了和谐,真正做到“教是为了更好的学”。

【关键词】整合式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简约

这里所谈及的整合,并非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也不是一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式整合,而是指在语文课的微格教学环节中有效实现多项教学目标整合或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几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整合。这种教学整合,主要是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整合式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寻找关键点,提炼主线,实现目标整合

与浙教版同年级教材相比,现用的人教版教材课文篇幅普遍较长,如果逐段按课文顺序讲解,会消耗很多教学时间。那么,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怎么处理呢?有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拘泥于课文本身的写作顺序,而是选择文本中的某一个关键点,由此展开深入钻研,提炼出一条教学的主线,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整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阅读课文,如果逐段品读,就少了阅读课的味道,并且也会使课的节奏过于拘谨、刻板。教师不妨在学生初读全文后,巧妙抓住“拦路虎”、“下马威”两个文本中的词,直奔重点,提炼出一条教学主线,有效品读修建铁路的困难:1、查查词典,理解“下马威”、“拦路虎”。2、品读困难:文中的“下马威”、“拦路虎”分别指什么?3、选取“下马威”或“拦路虎”其中一词写一段内容集中的文字。

二、精选话题,揭示联系,实现内容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是推进教学过程重要的途径之一。对话的质量,非常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好多教育专家提出课堂上的对话应该少而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重点、难点,精选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揉搓整组,有机整合。这样,往往可以精简教学流程,突破难点,重击主目标,让教学更富实效。

如《和时间赛跑》一文,要读懂文中爸爸的话是难点,不妨聚焦第5自然节,根据“我”听后的心情设计一个研讨的话题。爸爸的话究竟想告诉“我”什么?根据这个话题展开了以下对话――师:听了爸爸的话,“我”为什么“迷惑”?生:“我迷惑”是因为“我”还不懂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师:“我”为什么“害怕”?生:“我害怕”是因为有一天,我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去。师:又为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生:因为时间太匆匆了,而“我”却抓不住它。学生要回答对话中的三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将爸爸的话好好再悟读一下,当你读懂了以上三个问题,也就读懂了爸爸的话。以上的对话,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将教学内容作变序整合,进而来理解时间的珍贵,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依托文本,适时拓展,实现资源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时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就需要适时拓展,或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联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生活经验、或书写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感受等,使得文本与拓展这两大资源有机整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文本自身的广度与深度。

如《独坐静亭山》,有些资料都提示此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当你翻阅了李白古诗专辑后,就会有另一种体会那种孤独中的悠闲与快乐。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拓展相关资料。师:此刻,我们品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学到这里,我不免想问:既然这么孤寂,何苦离开长安,远离权贵呢?不仅我在问,诗人自己也在问:“问余何意栖碧山?”(《山中问答》李白)生读此行诗。并回答还有哪些人也会这样问?即将诗中的“余”改成“弟、友、君”等字,将此行诗读出情感来。接着师再出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在理解读好这两行诗的基础上,再回头赏读文本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不难理解孤寂之余包含的怡然自乐的心境。如此,根据文本,有机拓展,将文本与拓展巧妙整合,使得诗意理解、情感体悟以及对诗人的认识等推向另一个高潮,实在是益处多多。

四、巧设练习,迁移运用,实现过程整合

语文素养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所获。在课堂上设计一两个精巧的练习,可以省去许多琐碎无效的对话,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练习中理解文本,培养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诸多素养。

如《矛与盾的集合》一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读着相关段落完成以下填空: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 如果自己只能如蜗牛般缩在壳里,就 。如果 ,就 。

这一填空练习实际上就是坦克的发明思考过程。填写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梳理、创造性地复述过程。学生要完成这个练习,就需要在读文中捕捉信息并略作整理,这个练习,实际上也是为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以达成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整理并运用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潜意识里,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练习,就是将纷繁细碎的教学过程整剪成一个精巧的练习,省去了许多低效的讲解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效地达成多项教学目标,成功缔造一个立体的、整合的、灵动的生命课堂,将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上一篇:兴趣,快乐学习拼音的“活水源头”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突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