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审计

时间:2022-09-17 07:05:38

浅谈施工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审计

摘要:市政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投资、服务于民的建设体现,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的审计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严格审计,以降低各种风险因素,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跟踪审计;科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一、前言

市政工程多来自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环节,因而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使工程审计严肃、认真,以维护群众利益。施工企业在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审计实施对于控制工程投资、严把工程质量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施工企业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审计的必要性

我国新时期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市政工程遍布各个省市地区,如为实现道路拓宽、缓解交通压力兴建的道路桥梁工程,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用水用电的水电工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拆迁工程等。为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不应忽视审计工作的地位,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及时开展审计工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一方面,从市政工程的资金来源看,政府直接投资是市政工程实施的基础。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审计是对财政资金负责的需求所在。为避免各种工程款项贪污、财政资金流失、防止不必要资金投入,使市政工程在完成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预算资金,企业审计工作应有效贯穿施工的各个环节,并在竣工结算时保持严谨的态度,杜绝审计漏洞。特别是传统的审计模式存在滞后性,工程接近尾声再由审计人员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已经来不及彻底改进,而且很多材料依据也难以搜集齐全,前瞻性的审计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本着对广大群众负责的态度,市政工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便捷、高效、安全为行动指南,杜绝“豆腐渣”工程。我国曾经出现的桥梁坍塌事件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就与工程质量不过关有着直接的联系。施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承担的工程进行审计,以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施工企业市政工程建设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和业主对于工程建设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施工企业往往更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不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审计责任意识不强

很多施工企业虽然承接市政工程建设,但实际上审计工作的管理意识很差,主要是以本企业利益为焦点,对市政工程的审计重视不足。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长期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审计部门地位不高,因而审计的权威性也受到影响。

(二)审计工作处于被动

审计不只是要发现已完成施工部分存在的问题,更要以前瞻性的思想指导工作,将很多施工风险、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前预见,以便企业和业主及时做好应对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投资追加。但是施工企业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审计工作比较被动,缺少主动控制、尽可能减少矛盾争端的管理举措。

(三)审计工作流程混乱

企业开工后,审计工作没有科学的流程作为保障。审计人员在现场的工作随意性大,很多施工中容易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都没有留意,工程整体的签证变更仍很频繁,进而造成预算超标。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健全,也影响到工程竣工结算环节,企业与业主方会就工程变更、原材料价格、备用金等问题产生摩擦。

(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也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制约。审计人员的学历背景、经验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由于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很多专业的审计人员不愿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所以企业审计人员队伍也会由项目实施和管理人员组成,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准,给日后留下隐患。

四、施工企业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审计的举措

市政工程是政府服务于民的建设,施工企业在招投标阶段中标后,很快将开始正式施工。针对上述问题,施工企业应努力推进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

施工企业对市政工程审计的加强首先应从转变观念开始,树立崭新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企业审计工作的改革。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竣工,更重要的是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业主的认可,从而承接更多的项目工程。所以企业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一旦审计执行不力,工程出现问题,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损失。

(二)打造高水准的审计执行部门

各项审计工作的改进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专业的人才。施工企业在审计意识提升的同时,也应尽快打造高水准的审计执行部门。企业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是公正的、严肃的,市政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密不可分,专业基础、职业道德等都可能对市政工程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施工企业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组建专业的审计团队,对于提升审计形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应吸纳一批具备专业学历背景、工程审计经验的人才,与企业共同实施内部审计的改革,由独立的审计部门、专业的审计团队建立起企业的审计规章制度,重塑审计流程,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有效贯彻到每个工程。

(三)开展前瞻性的市政工程审计

市政工程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问题长期存在,施工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以前瞻性为原则,控制工程变更,并在竣工结算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施工阶段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工程变更签证也恰恰是在此阶段发生。长期以来工程发生变更,签证工作不仅涉及一系列的流程,而且变更依据的搜集也经常发生问题,如变更可行性的讨论、变更发生时的凭证保存不完善等。所以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不仅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变更,更要遵循前瞻性的工作原则,在施工过程中确保现场跟踪,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避免工程造价增加。

首先,审计人员要杜绝不必要的工程变更。工程施工中因原材料供给、地区实际特点等因素,确实会存在工程变更的情况。市政工程建设所用物资虽属于政府采购,但也必须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果后期施工签证变更频率过高,将会大幅增加建设资金。工程物资采购价格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受通货膨胀、国际物资紧张等因素影响,目前很多原材料都在涨价。因此,施工企业应保证每次签证都经得起反复推敲。尽管市政工程有监理单位监督,有时也会发生监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增加工程造价变更的风险,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勘查,分析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对于的确需要发生的变更,审计人员要努力将变更控制在前期阶段,如避免在大量采购施工原材料后再提出原材料变更,从而减少批量成本增加的问题出现。例如,当前不少市政工程涉及旧城区改造、道路桥梁新建,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一般超过一年以上,审计人员要根据当前施工现场的进度、建设实施情况,提前预期后续的工程发展情况,抑制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当发生工程变更时,审计人员要严格审核相关的变更签证依据,如图纸和分析的提交,为竣工阶段提交全部的工程签证奠定基础,以免竣工决算发生矛盾。

第二,工程竣工阶段的审计工作。工程竣工决算也是容易产生争议的阶段。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要以工程量核实、数据勘测、价格核实为主要内容,审核实际完成工程量与计划是否相符,确认各项工程建设勘测结果达到要求,主要材料采购价格与预算范围符合。为此,审计人员尤其要对工程汇总的全部签证进行检查,防止工程变更与签证不符,或是签证资料不全。审计完成后,审计人员要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并附相关凭证和依据,为竣工决算提供条件。只有将市政工程的建设目标实现,将工程变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采购中及时预期价格变动,施工企业才能以优质的竣工成果向业主递交满意答卷。

(四)确保科学的实施流程

施工企业应以市政工程项目为审计对象,组建项目审计小组。每项市政工程的审计小组确定后,审计人员应集中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审计概况、具体工作范围、审计内容、质量标准、审计依据和原则、相关人员配置和职责、工作流程、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等。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要递送负责人审批再予执行。审计小组正式跟进工程项目后,要及时召开由施工、监理等各方参与的会议,明确审计的具体要求,如根据工程节点总结工程变更,定期汇报工程进展等,以确保审计的顺利实施,完成既定的审计目标。

五、总结

市政工程审计监督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以维护广大群众利益为使命,深化内部审计改革,从而使市政工程建设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郑述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创新之我见[J].财会通讯,2010(01).

[2]刘文国.浅谈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5).

[3]孙夏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加强与审计效能的提高[J].中国集体经济,2011(27).

[4]慕森.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重点[J].价值工程,2011(12).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探讨 下一篇: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