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7 04:44:42

企业环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环保是企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落实环保责任,研究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策略,意义深远。本文根据国家环保政策,针对企业环保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结合兰州石化公司实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企业环保的建议。

关键词:环保;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5-02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各国虽在经济发展水平、环保治理力度、具体施政措施等方面不尽相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多年来,我国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持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污染防治水平仍然较低、环境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是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环保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环保的建议。

一、企业环保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环保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环保问题归根结底是理念问题。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重、压力大、难题多,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的缺乏与普及之难是影响全民环保行动的主要障碍。人们对生态的忧患、责任及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付诸行动上还有差距,许多人对如何维护环保权益和参与环保并不清楚。

(二)清洁化生产管理仍然粗放

企业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方面,存在管理不精细、控制不严格、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环保事故,对环境影响较大,与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相差甚远。

(三)空气和水体污染依然较重

据统计,2010年全国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42.3%。全国471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二级、三级标准的城市分别占3.6%、79.2%、15.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7%。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494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有249个,占50.4%。

(四)环保企业技术开发支持能力较弱

我国许多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体制,企业规模与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较低,技术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规模偏小,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环保需求。

二、加强企业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环保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环境投诉和上访每年分别以25%、35%的幅度递增,成为社会投诉热点之一。2002年-2010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接到群众投诉387万件。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二)国家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进入“十二五”,国家提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高生态文明的水平等新要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排污总量削减、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和城乡均衡发展关系,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国务院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要掌握政策,领会实质,切实增强环保责任意识

企业是落实环保责任的主体,深刻领会国家环保政策的实质,增强全员环保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转变生产方式,在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成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管理,关键要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制度,依靠健全的制度规范作业行为,通过规范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让良好的习惯培育先进文化。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经营可持续、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为总体目标,坚持“宁可让装置停工,也要保证环保达标”的思路,增强全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环保责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二)要遵循规律,科学管理,不断完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针对行业特点,符合企业实际。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将环保政策和法规转换为企业制度和规范,建立环保管理长效机制,企业环保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1、要调整优化结构,加强源头预防

源头预防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前提。要遵循生产装置生命周期内的运行规律,适时开展达标评估,掌握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收缩或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重点做好新建项目前期(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5页)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评价,加大清洁原料应用力度,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可靠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本质水平。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要求,加强新项目可研、设计、施工、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2、要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强化环保管理的关键。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生产操作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减少或避免生产波动导致的异常排放。要全面落实环保达标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环保瓶颈攻关,加大节能增效和污染减排考核,杜绝“跑冒滴漏”,降低能耗物耗。要建立环保应急管理体系,逐级落实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的责任,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合理储备应急物资,提高异常情况下环保应急保障能力。

3、要保证合理投入,加强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实现环保达标的保证。要抓住环保达标排放、废物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保证环保资金投入,推进环保科研开发,加大环保专项攻关。要完善环保设施,推进资源梯级利用,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废气排放治理,合法处置固体废弃物,减少排放总量,确保排放达标。要加强污染检测和监控,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预警机制,及时削减风险,杜绝环保事故。

(三)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环保已成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环保管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突出抓好企业环保顶层设计。

1、要深入研究清洁生产规划

清洁生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根本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环保战略部署,在谋划企业发展规划时,按照环保控制指标要求,解决好宏观定位、微观落实的问题,努力追求生产清洁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优美化,确保企业发展与环保治理相协调,从长远上、根本上推动环保工作上水平。

2、要打好节能增效的攻坚战

节能增效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深入研究生产结构性矛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坚持技术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注重“资源低消耗,排放减量化,循环再利用”,持续完善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措施,提高“三废”资源化利用程度,促使节能增效不断取得新成效。

3、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把落实环保责任同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教育全员自觉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敢于接受社会民众对企业环保的监督,努力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张根文.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2\]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

\[3\]田文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习论坛,2007.

上一篇:新形式下的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 下一篇:博物馆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