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发展趋势的探索

时间:2022-10-17 01:26:27

基于“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发展趋势的探索

摘 要:“3+技术”高考改革是普及技术教育的必然结果。“3+技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高起点、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和专业选择的非盲目性,决定了“3+技术”学生的专业教学必然比传统学生教学有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积极应对。根据社会需求和“3+技术”高考改革综合影响,高职电子专业会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考改革;应对;专业设置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9-02

如其说“3+技术”高考是一场高考制度的改革,道不如说“3+技术”高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普及技术教育的革命,是一场高职电子改革发展的革命。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紧迫性

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当前各种家用电器、现代通信设备、数码产品铺天盖地遍及城乡,并且在不断升级换代;工厂设备从机械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等等。这既是现代电子科学进步的结晶,更是应用电子技术的辉煌成果。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既要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又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有较高素质的应用电子技术和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员。从劳动力市场看,这一现象的市场表现为“技工荒”现象频频发生。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据说这与高级技工的缺失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的1.4亿职工中,高级技工只占3.5%。据测算,到“十二五”初,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至2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高级技工“断档”让“饿得慌”的企业们饥不择食,在一些区域甚至频频出现70岁的老技工重聘上岗的现象,上海一民营企业开价40万元请三位日本“洋技工”,江苏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开出6000元月薪,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等等。

对立志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区域来说,谁率先破解“高级技工荒”困局,无疑意味着谁先获得竞争优势。有着切肤之痛的长三角打出政府、企业和学校联手的“组合拳”以缩小高级技工人才需求与供给间的差距。

然而,要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则需要普及技术教育。2013年的高考改革应该是普及技术教育的开始。

二、“3+技术”高考涉及的电子技术教学内容

从2013年起,江西省高考报考本科的考生,考试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考试科目为“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其余均为选修模块。通用技术课程7个选修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选修模块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和汽车驾驶与保养。其中涉及到电子技术的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制作。

(一)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模块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电子控制电路的构成,知道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学会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电子控制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并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简易机器人制作

单片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简易机器人的核心元件。日常生活中的VCD机、DVD机、数字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空调及其遥控器等设备都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单片机,同时,在工业控制、智能机器、智能武器、智能化仪表和仪器等领域,它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单片机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能设计与制作由单片机和传动机械等组成的简易自动控制机器或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三、“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教学的趋势探索

(一)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与中等教育的无缝衔接

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职规模的扩大,招生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

基于“3+技术”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功底,高职电子专业教学应像高等数学一样站在高职的起点切入,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系统化、专业技能高级化、产品开发实质化”上面。

1、基础知识系统化。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可以看出,“3+技术”考生虽然学习了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等知识。但从电子专业的知识系统性和高职理论知识的够用性角度看,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因此,中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但是要实现知识的无缝衔接,也应该有别于零起点的现行电子专业学生,对于“3+技术”类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应重点放在知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上,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2、专业技能高级化。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评价高职教育效果的优劣,只能由社会、由市场来判断。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评价应根据行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衡量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职业技能培养应逐步与世界接轨,采用全球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3+技术”类学生已有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并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电子控制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的能力。因此,高职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重点强化行业标准,提升技能等级,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3、产品开发实质化。简易机器人制作方向的“3+技术”类学生,能设计与制作由单片机和传动机械等组成的简易自动控制机器或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高职阶段教学重点应把这种设计思想应用于企业产品设计工作实际,走出实验室与企业接轨,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也让学生及时找到用武之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

“3+技术”高考改革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提供机会,但高级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最有权威的发言人是企业,最强势的技术力量也蕴藏在企业。要实现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为应对“3+技术”高考改革,根据学校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学校应让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深层次地和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包括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质量评估、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等。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苦练内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声誉来自于质量”、“质量来自于有效的实践性教学”、“质量来自于较高的对口就业率”这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共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对口就业率最终都落实到教学。鉴于“3+技术”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高起点、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和专业选择非盲目性,“3+技术”学生的专业教学必然比传统学生教学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强“双师型”技能的训练。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对于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从事行业工作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然而从当前教师的专业结构看,存在着“双师型”所占的比例偏小的不足。造成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相脱节,无法达成从专业到行业、从职校学生到职场精英的“职业化”教育目标。面对“3+技术”高考改革的挑战,专业教师要严格按“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积极苦练内功,提升技能素质。

2、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高级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最有权威的发言人是企业,最强势的技术力量也蕴藏在企业。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也主要是依靠企业和社会相关行业的合作与支持。专业教师只有把教学与生产、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丰富了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实现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四、“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设置趋势的探索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标志,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合理的设置专业必须做到专业与社会职业相呼应,专业与企业需求相对接,专业与就业岗位相挂钩。

“3+技术”高考改革也许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的重新设置,但由此影起的技术的革命,必然影响高职专业的调整和专业的重新设置。

(一)生产性硬件制造与设计方向

无论电子理论怎么发展,最终都要转化成电子产品才具有市场,也才具有使用价值,所以,生产性硬件设计与制造必将成为电子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领域。但就电子产品制造而言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电子产品生产制作目前主流是SMT即表面组装技术。是突破了传统的印制电路板通孔插装元器件方式(THT)而发展起来的第四代组装方法;也是电子产品能有效地实现“短、小、轻、薄”,多功能、高可靠、优质量、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每年对电子产业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达几十万人,其中涉及SMT产品制造业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至少在10万人以上。SMT产品制造业技术工人始终是市场人才需求的热点。“3+技术”高考改革后,SMT人才培养应更成为热门。

(二)实用性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

从昔日的时尚电子产品—MP3、手机、PDA,到如今的新宠家电—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机顶盒,再到工业生产及机器人尖端技术,IT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作为驱动硬件系统的灵魂—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有关数据表明,2009年与嵌入式软件对应的设备全球市场出货量达到22亿台,2010年我国嵌入式软件的市场价值达到550亿元。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必然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极大需求,然而与这组逐年攀升的数字呈现对比的是国内嵌入式软件领域技术人员的极度匮乏。据悉,目前国内核心嵌入式人才不足万人,嵌入式软件开发是未来几年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三)微电子IC设计与制造方向

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我国已成为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大而不强的特征就反映在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改变这种局面,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已成为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集成电路业需求职位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四大领域。目前国内微电子人才培养机制尚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方面过多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开发型和职业技术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微电子制造将成为普及技术教育背景下高职电子专业又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3+技术”高考改革将把高职电子教育推向新的起点,高职电子教育将面临着许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建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数学模型分析\[J\].职业圈,2007,(9):159-160.

\[2\]李永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原则及存在问题剖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35.

\[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上一篇: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