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你能行”的几点经验

时间:2022-09-17 03:20:24

鼓励学生体会、相信并落实“我能行”,首先要让老师体会,相信并实施“你能行”。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应大力倡导这一做法。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学实践也一再证明受到表扬的学生的成绩往往有明显的提高,受到训斥的学生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有所下降。因此对学生要多表扬,多肯定,少训斥,少惩罚,切不可不闻不问。也就是说,多发现亮点、闪光点!多鼓励。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侮乎?陶行知曾指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为学生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因为有了教师无私的爱,才铸就了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形象。具有爱心的教师对学生老师是“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三分管理,七分情感”。而这爱,这情,至少一半是对孩子的肯定、奖励的鼓励。因此,成功的老师大多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之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一鳞半爪的优点、长处,及时予以表扬、奖励,往往使倦怠者重获新生,逃亡者纷纷弃暗投明,犹豫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终至胜利之彼岸。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希望,给孩子们以信念和力量。

曾有一位教育家为了验证“你能行”的成果,故意将一班学生随意分成两部分,并对其中一部分学生暗示:他们就是班里的佼佼者!是将来大学里的精英。果不其然,这部分学生纷纷力争上游,你追我赶,学习成绩一路攀升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可见,“你能行”是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也是鼓励与鞭策,更是对其潜力的一种挖掘与肯定。它使学生意识到“我能行!”从而学生意志刚强坚定,信心立足而不动摇,抱定希望,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终于达到了目标。

如何实施“你能行”:

1.鼓励学生自信。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好坏优劣的评定改为正面引导式的鼓励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尊,受到激励,这种评语,往往采用第二人称,用描述性的词语、朋友式的口气肯定成绩,指出优势,多加鼓励,对其不足要加以引导和提出希望,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评语的激励作用,注意过程的民主,注意因材施教。采用正确引导式鼓励性评语去评价学生,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当教师心目中去掉了“后进生”的定义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2.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你能行”的基础,是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信任和期待中放下包袱,大胆尝试的前提。例如,在课堂,对学生的回答,不仅仅以“对”或“错”作结,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敢说、敢想、敢为。正如“调皮”不能界定为坏事一样,敢于变“坏”为好,鼓励调皮学生将思维创新放在学习之中,将旺盛的精力与强烈的好奇心释放在“创新”式的学生与生活之中。

3.创设具体环境,搭建具体“舞台”,让学生实践“你能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敢于向老师质疑、辩疑,并注重通过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学生的知识面和思想认识达到了高水平,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尝试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让他们认定:“我能行!”

4.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例如,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才干。又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小组活动:成语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自编课本剧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老师的“你能行”与学生的“我能行”比翼双飞,并驾齐驱。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