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物画的现实主义精神

时间:2022-09-17 02:49:46

论中国人物画的现实主义精神

摘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精神,本质上具备了一种随时展而发展的内在要求。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人的现实生活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事实上,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术中仅仅是刚刚开始发展,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新鲜的现实环境和更加深厚的生活土壤,作为艺术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不会过时的。

关键词:现实主义;不过时;写实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作思想的解放以及宽松的文化政策使,使中国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人物画创作走向多元化。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多元的文化思潮,现实主义受到质疑,现实主义被当成“保守”的东西,甚至有人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经过时了。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创作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一个边缘化不了的问题。

1 现实主义创作不会过时

纵观中国的艺术发展历史,现实主义精神不是人物画的专有名词。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有许多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作品,如《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再如杜甫的诗篇,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关汉卿的戏剧代表作《窦娥冤》等等,不一一而论。

中国绘画亦是如此,山水画和花鸟画同样具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人物画更不必多说。在过去的历史中,现实主义精神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曾取得辉煌的成就,“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郑思肖的《墨兰》,到山人具有辛辣讽刺意味的《孔雀牡丹图》,郑板桥歌颂高风亮节、表达民间疾苦声的《竹石图》,到任伯年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题材创作的《苏武牧羊》、《女娲补天》……,无不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光芒。”当然,在之前,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领域里还没有明确的现实主义概念,但是里面所隐喻的浓浓的人文关怀精神却是和现实主义一脉相通的。

中国人物画从一开始就担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当艺术家面对现实的生活时,总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要选择一种最佳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原则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情、认识、理解和评价等。现实主义就是一种最佳的表现方式。这就要求现实主义创作要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立德、立言,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正是由于它进入中国后,不仅仅是艺术家“求艺”的追求,更是从关注民生和救国的角度切入对中国美术的变革,体现了画家一种思考现实、关注人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的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精神的时代,在艺术上也必然召唤现实主义。因为实事求是精神与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现实主义就是实事求是精神在艺术原则中的具体体现。

其次,现实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现实创作土壤,也有深厚的接受土壤。观众从内心深处比较认同的是那些感到亲切的、真实的东西,而非远离实际的东西。“现实主义坚持以描绘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反对虚构,力求表现平凡的、朴素的事物,因为越是平凡的东西,越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李桦谈现实主义。1981年,见《美苑漫步》。现实主义作为近代艺术中的一种创作手法,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直率品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如今,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实主义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和火热的生活,这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画家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诚地去描绘他们关注和热爱的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或手段,也是一种关于社会、人类命运的审美精神。换句话说,它已经渗透到整个民族文化的建构中,这也正是现实主义不会过时的原因之所在。正如冯法祀先生所说,“现实主义和时代是同步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现实主义,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精神,现实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的。”

2 现实主义应该随时展而发展

20世纪的中国美术,现实主义基本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中国人物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初在经历了洗礼和抗战的磨合后,到了五六十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80年代中期以后,新潮美术与现代艺术的出现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进入了多种创作观念、多样艺术风格的共存发展时期。这对现实主义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不能把现实主义放在一个封闭、单调的概念或者机械模式中去理解,它同样需要艺术家审美意识的更新与审美视野的拓展。如刘曦林所说:“现实主义是往前走的……我们要用现实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看现代、看现代人,研究21世纪的人的形象和人的生活,这样才能找到我们21世纪的现代人物画的艺术语言。”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精神,本质上具备了一种随时展而发展的内在要求。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人的现实生活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现实主义去研究新的现实生活,去适应时代、追踪现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因此,只要是反映时代、关注民生、关爱自然,追求真、美、善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不存在“老化”以及“过时”的情况。事实上,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术中仅仅是刚刚开始发展,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新鲜的现实环境和更加深厚的生活土壤,作为艺术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不会过时的。

3 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的最直接的形式

现实主义的审美要求首先在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当然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不等于自然主义的机械描摹,这一点前面已经论述过了。现实主义重客体、重再现,强调主体的观念应通过再现真实生活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现实主义是最朴素的“写实”的艺术。写实主义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人物形象个性具体性的问题,达到了一种形象的真实,拉近了观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手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现实主义人物画,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

事实证明,艺术作品中越是真实的形象,越能引起观者的心理共鸣。因为人的真情实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手法使观者和作品之间没有了鸿沟,没有了距离而直接进行心灵的感悟。当我们面对《流民图》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我国的半壁河山,能不激起我们要爱国强国的情感?当我们站在《走进巴颜喀拉》面前时,我们不能不被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所感染。面对着这些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我们不得不叹服写实手法的巨大表现力,它使的人物形象更丰富、更具体,更具有时代气息,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新的世纪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仍然是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锡德尼・芬克斯坦(美).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2] 王琦.在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3] 许祖良.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永恒命题.

[4] 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

[5] 我的现代画(新国画)观,岭南画派研究.

[6] 商萼.徐悲鸿画论.

[7] 邓福星.徐悲鸿与中国现实主义绘画.

作者简介:孟庆涛(1975―),男,鲁中人,文学硕士,2009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教于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原画设计》课程的定位与思考 下一篇: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网站界面(UI)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