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民族政策评估工作

时间:2022-09-17 12:45:40

浅析我国的民族政策评估工作

【摘要】民族政策评估是在开展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未来民族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本文从民族政策评估工作开展的原因、民族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和民族政策评估工作的现状及完善三个方面阐释我国的民族政策评估工作。

【关键词】民族政策评估;价值标准;完善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80-01

一、民族政策评估的原因

(一)评估民族政策的必要性

我国民族政策的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既包括涉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的文化政策、干部政策、宗教习俗政策等等基本内容,又包括民族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到结果反馈等等主要过程。因此,要不断发展完善我国民族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民族政策的价值与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纷繁复杂的民族政策,把握民族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民族政策评估。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具体的民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或由于没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或由于忽视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最终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民族政策的评估就显得更有必要。

(二)评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首先,评估民族政策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能检验其效果。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发展少数民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但仅仅以价值取向来定性我国民族政策既无必要也不科学。正如美国学者托马斯・R・戴伊指出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计算出一只鸟煽动了多少次翅膀,而必须知道这只鸟已经飞行了多远”。真正认识我国民族政策,必须通过政策评估手段,一项民族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是成绩多一些,还是问题多一些,这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必须要了解的,只有明确民族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我们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方向。其次,评估民族政策基本的价值就是更好地配置资源。无论是公共政策,还是民族政策,都离不开成本与效益的经济分析模式。民族政策,同样是遵循以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取最大化的经济、社会效益的规律的。既然有这一内在规律的支配,那么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就成为每一项民族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民族政策评估就是要分析民族地区的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而决定民族政策资源的配置顺序与比例,实现更大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对地区,着重落实文化保护、自由、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对民族政策评估后更好配置资源优势的体现。最后,评估民族政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民族政策实施后,会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坚持,也会有失败的教训为我们提供警示,经过民族政策评估后,我们会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民族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更为合理。

二、评估民族政策的价值标准

(一)坚持效率标准,更加注重公平

民族政策要考虑到效率标准,民族政策要尽量以最小的投入量获取最大的收益。但仅仅着眼于效率标准还不够。民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践行公平原则。如果将效率标准比作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那么公平原则就是这辆汽车的方向盘。坚持民族政策的高效率固然会使我们发展得很快,但忽视公平原则,则有可能导致我们出现方向性偏离。因此,对民族政策的评估要着眼于效率标准,突出公平原则。

(二)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标准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就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为构建这样的民族关系而努力。保证每一项民族政策都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构建,是我国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三)坚持“群众路线”的标准

一项民族政策执行的好与坏、是坚持完善还是适时抛弃,根本决定权在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国实施民族政策的客体,他们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有着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认识。因此,评估民族政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多多倾听和接受他们的意见。

三、我国民族政策评估工作的现状及其完善

当前我国民族政策评估机制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我国民族政策评估的主要部分放在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而忽视了对民族政策在制定阶段、执行阶段的评估,这就使我国民族政策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同时,我国对民族政策评估的主体、形式、内容及程序都未作严格的限定,这就导致我国民族政策评估体系不够规范,其效力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我国当前民族政策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完善民族政策评估体系,既要评估民族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要对民族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二、改变非正式评估现状,以评估主体为例,当前我国关于民族政策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民族政策制定机构及执行人员,这种评估往往会受到知识视野、利益、环境等方面限制,很难作出高质量的评估,因此要改变评估主体,如由相关科研机构或专业学者进行系统调研评估;三、转变民族政策评估方式,我国当前开展民族政策评估,大都采取定性评估的方法,定量评估环节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权威数据。因此,要侧重于数据库建设,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四、加快民族政策评估工作的法制化进程,针对民族政策评估工作不规范的现状,今后的民族政策评估工作要加强立法工作,使整个评估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谢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85.

上一篇:中国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时代特质 下一篇:如何锻造合格军人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