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初探

时间:2022-09-17 12:20:48

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初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不足的问题制约着各高校的发展,美术类院校尤其如此。如何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保障美术类院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高等美术院校构建以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为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实施配套措施。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美术类院校领导多为在艺术领域有造诣的专家,而非财务专家,因此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的申报程序流于形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财务部门包办,各职能部门没有主动参与理财的意识,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容易造成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另外,校内各部门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扩大开支范围,造成预算的弹性大,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有的领导认为可行就签字同意报财务处立项,而不考虑学校的总体收入情况和学校支出项目的轻重缓急,造成预算变更频繁,严重影响到预算的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2.预算执行缺乏监督

当前,高等美术类院校普遍缺乏预算监督机制,没能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监控和考核,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有钱花就用,不用作废”的心态,致使各部门年末突击花钱,不留剩余;为逃避财务审核化整为零,超预算指标、超范围使用经费,这不仅影响绩效评价的真实性,也造成学校资源的白白消耗。

3.预算考核评价缺乏奖惩

长期以来,高等美术类院校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缺乏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因此,各预算单位基本上浪费严重。有些预算单位不到年底经费就用完,而有些预算单位年底预算经费结余较大,为保证下一年度不削减其预算指标,就在年底突击用钱,造成资金严重浪费。

二、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

1.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

在设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应按照以下步骤,包括:确定高校的外部环境、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出关键绩效指标,结合确定平衡计分卡的范围,由学校的总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目标,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实现了发展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图:

2.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体系

介于高等美术类院校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构建三层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一层为预算绩效评价委员会,是学校内部绩效预算评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该机构应由院长牵头,其职责为提出学校近几年的发展规划、本年度将达到的目标、审批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方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做出相对应的奖惩措施。第二层为预算绩效评价的管理小组。成员由分管财务的副院长、财务处长、审计处长、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特选1-3名专业老师组成,负责制定学校的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案、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做出预算绩效评价。第三层为学校内部各单位及个人,他们是学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基本单位。

3.选择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笔者认为根据美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学校的整个层面,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以下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营运、学习和发展。

财务类:⑴资产状况: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⑵固定资产状况: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教学设备消耗率;图书资源、实验室资源;学校文物、环境建设、网络建设;⑶无形资产状况:学校专利费、广告宣传费、对外活动策划费。

顾客类:⑴学生培养:学生参加知名美术展览的入围人数和获奖成果;学生获得全国、省部级作品奖的数量;学生参与社会知名设计交流活动的人数;学生参与社会项目设计制作数量;新生保持率;留学生比例;毕业生就业率;⑵科研成效:专项资金使用率、专项完成率、客户满意率、社会认可度。

内部运营类:⑴教学工作:师生比、生均教育经费、教学实验室使用率、生均图书资料占有率、生均物质设施占有率;⑵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上课满意度;精品课程数;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部级、全国认可的奖项数量;⑶科研工作:科研项目数量;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论文数量、获得国家级奖励数量;教师人均论文数、人均著作数;国家级及省部级美术作品获奖数量;学校举办全国性展览、跨国展览的次数;学校美术馆每年举办展览的数量、展览影响力。

学习和发展类: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和进修的教职工占全体教职工的比例;硕士、博士学位教职工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国内外艺术院校之间交流的次数。

笔者经过专家调查法,汇总所有专家的意见,得出以下指标权重为:财务类占20%,顾客类占40%,内部运营类占30%,学习和发展类占1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公式S=(S:总分;Wi:明细指标得分;Ri:对应的权重),即,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求和得出评价分数。S值越大,表明其对应的绩效越高,反之,则代表绩效越差。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优为9-10,良6-8,一般3-5,差0-3。

三、完善高等美术类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对策

1.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

高等美术类院校应该改变过去的习惯思维,学会不光要分钱,还要如何发挥出有限资金的效益。将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引入到学校的各预算层面,提高各个层面的财务审批人的综合素质,保证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2.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体制

笔者认为预算执行监督需要有一套适合艺术类院校实际情况的组织保障,即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要从细化审查预算支出结构入手,分析每项预算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是否合理。检查财务方面的内控制度,发现是否存在漏洞。调查对绩效预算评价的结果有异议的要进行申述,查清楚原因,提出判断意见。

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奖惩机制

提取学校本年预算经费的5%左右作为绩效评价的奖励资金,奖励绩效评价为优的部门。其次,学校自主校内津贴部分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让绩效评价为优的教职工享受的校内津贴高于全校平均数,绩效评价为差的教职工低于全校平均数。另外,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的一个考察因素。

上一篇: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方法探析 下一篇:有关物业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