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17 11:45:14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动态了解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发生情况;研究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样本选择为某市一家三级医院的护士,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130名在职护士,采用护士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状况中的EE耗竭最为明显(P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

职业倦怠,又叫“心身耗竭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遭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出现的身心紧张性反应,其中包括情感耗竭、工作力不从心和个人成就感的降低[1]。在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2]。

工作满意度广泛被人提及的是Maslow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护士工作满意度是护士个人对工作构成的各个方面根据自我感受和理解并加以解释后得到的结果,是对工作满意的感觉程度[3]。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样本选择为某市一家三级医院护士。纳入标准:①资源参加并能够完成测试;②工作1年以上,并已取得护士执业证。

1.2抽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按照临床科室进行分层,随机抽取普外、心内、骨科、儿科、ICU、急诊科6个科室,并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

1.3研究工具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工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工作耗竭(倦怠)问卷(MBI)、McCloskey/Mueller满意度量表(MMSS)。

1.3.1个人基本情况问卷个人基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而设计,主要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

1.3.2工作耗竭(倦怠)问卷(MBI)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在1986年研制成的,2002年在国内由陈素坤修订[4]。该量表在国际上通用。MBI量表共3个维度:情绪枯竭(EE)、去人格化倾向(DP)、个人成就感(PA)。由22个选项组成,用0-6来表示各种感受出现的频度,分别记作0-6分来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其中EE和去DP评分越高,PA评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高。量表巴赫布朗系数为0.7377,各维度系数分别为0.8577、0.7607、0.7571,可信度较高。

1.3.3McCloskey/Mueller满意度量表(MMSS)MMSS量表是用于测评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专用量表,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量表共8个维度:职业发展机会、对环境的责任与控制、同事关系、被认可与表扬、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由31个选项组成,由1-5分表示满意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量表巴赫布朗系数为0.59,各维度系数从0.60-0.54。

2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a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均为双侧概率。

3试验结果

4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护理人员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属偏高状态,其中情绪枯竭、个人成就感耗竭最为明显,与刘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5-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于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尚处于中下水平,护士对与同事的关系最为满意,对福利待遇最不满意。与王群[9]等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护龄越小,对职业发展机会、对环境的责任与控制、同事关系、被认可与表扬、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满意度越差,情绪枯竭、人格化倾向耗竭更高,个人成就感越低。科室,年龄,护龄,受聘形式、职业发展机会、对环境的责任与控制、同事关系、被认可与表扬、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的满意程度是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原因可能是年轻护士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对职业的期望较高,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对工作倦怠感;随着年纪的逐年增长,护士更加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价值,并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热情,更容易体验到个人的成就感;工作年限越高,对工作的积累愈加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中更容易被肯定,工作满意度不断加大,并减少了工作倦怠的发生;护士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积极、热情,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因为现阶段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很低,社会及医院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肯定较少,给予的各方面待遇都较医生相差很多。比如工作及福利待遇差,晋级、进编机会少,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缺乏个人发展机会等,更增加了护士对本职业的倦怠情绪[10]。因此,提示社会及各界人事应肯定护士的工作,给予应有的尊重;医院管理者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弹性排班,缓解护士的各方面冲突,多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实行考核机制,增加护士的福利待遇等等,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使护理队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韬雪.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108-110.

[2]吕丹菊,于静蕊,周秀秀.护士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6):374 376.

[3]葛向煜,李铮.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相关性研究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48-50.

[4]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06-219.

[5]冯莺,骆宏,叶志弘.从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8-479.

[6]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61-662.

[7]刘佩,陈婉婷.末医院外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4-55.

[8]吕丹菊,于静蕊,齐天飞.护士职业倦怠与唾液中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36(3):137-140.

[9]王群.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39.

[10]蒋望雁.护士工作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2013,9(2):103-106.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酸含量的... 下一篇:2011――辽东学院教职员工脂肪肝检出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