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

时间:2022-09-17 11:44:23

自身免疫性肝病

免疫是指生物体能识别自己而排斥、攻击异己(病原体、毒素等),以达到生物体的稳定和安全的生理现象。自身免疫是指生物体不能识别自身成分而表现出免疫反应异常,增强排斥攻击,导致自身损害的病理现象。这说明免疫反应是把双刃剑,它既有保护自身的生理反应,又有在某些情况下排斥、攻击自身的病理反应。其中原因并未完全搞清楚,可能与先天遗传、环境因素、体内长期不良刺激有关。随着肝病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少见。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预后。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本病以女性多见,在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发病最多。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肝炎,如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等,黄疸也不少见。亦可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女性患者有典型肝炎的表现,检查甲、乙、丙型及成型肝炎的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除外病毒性肝炎的可能,血清转氨酶升高显著,球蛋白或y-球蛋白值升高,应进一步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ASA(抗平滑肌抗体)、抗-LKM(抗肝肾微粒体抗体)的滴度明显升高,即可确定诊断。本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疗效最佳,也可联合应用硫唑嘌呤,疗程至少6个月。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本病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90%发生在中老年女性,最终多发展为肝硬化。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异常,对自身的肝组织产生排斥、攻击反应,主要是肝内毛细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胆汁淤积,胆汁中疏水性胆酸可造成胆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受损、坏死。肝细胞的坏死进一步加重了肝内胆汁的淤积,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老年女性患者排除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可能,化验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氯酰转肽酶(y-GT)明显升高,且自身免疫性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明显升高,可诊断本病。要注意有重叠综合征的存在,既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又合并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本病的特效治疗是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对晚期肝硬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进行肝脏移植,术后可明显延长存活年限,10年存活率可达7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本病也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常合并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后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少数病例演变为胆管癌。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病理进展类似于原发性肝硬化。本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物均为阴性,有肝病和肠炎的临床表现,血清ALP升高,而且自身免疫性抗体ANCA(抗粒细胞质抗体)滴度升高,对诊断有帮助。影像学检查可作胆管造影协助诊断。本病治疗与PSC相同。

自身免疫性肝病可用中医药治疗,对消退黄疸、改善全身症状(如瘙痒)有效。按中医辨证可分为湿热型、寒湿型和血瘀型。寒湿型宜温化寒湿、疏肝理气,药用柴胡、茵陈、附子、干姜、苍术、厚朴、丹参、郁金等。湿热型宜清化湿热、疏肝解郁;药用柴胡、茵陈、大黄、赤芍、郁金、香附、枳壳等。血瘀型宜活血化瘀、疏肝散结;药用柴胡、大黄、丹参、赤芍、穿山甲、桃仁、红花等。很多中药有调节免疫的功用,如金银花、穿心莲、板蓝根、鱼腥草、山豆根、仙灵脾、人参、黄芪、冬虫夏草等,可临证选用之。

上一篇: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能防治吗 下一篇:食疗一方:药粥巧治老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