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17 10:42:48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例,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干预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两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康复; 偏瘫; 运动能力

有研究显示,偏瘫的患病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一方面是由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升导致的因病偏瘫[2],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暴露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的概率增大,导致的外伤性偏瘫[3]。无论何种偏瘫,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4],给医疗资源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5]。本文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疼及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一定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56.59±12.0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MRI明确诊断为偏瘫,其中左偏瘫8例,右偏瘫8例,所有患者病程皆在3个月以上,平均病程(5.96±1.94)个月,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具备一定文化知识,且能配合完成调查内容,排除心功能严重损伤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偏瘫位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干预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两部分。在功能训练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内容:首先,要求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每天进行2~3次上肢及肩关节被动运动。同时,每日进行2~4次局部肌力训练,由护理人员拍打患者处于前伸状态的上肢,促进患者肌肉张力的恢复。如条件允许,会使用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电刺激,以加速其恢复。另辅以传统按摩和冰疗。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应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的动作,可先从床上活动开始,慢慢扩展到下床、站立、穿衣等,一直到患者可以自己上厕所甚至自己洗澡的程度。如条件允许,可增加包括微波治疗等在内的物理治疗。对患者的功能训练应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从易到难,由复杂到简单。在健康教育方面,应该激励患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确认,通过治疗,其机体功能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的。同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改变患者及患者家庭不利于患者康复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康复环境和健康知识水平。

本文研究指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对两组患者的肩部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该指数数值越大,表示患者肩或上肢运动功能越强。第二部分是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测定,主要包括床上运动能力、下地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3个方面,该项目由主治医师及治疗师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能力越强,恢复效果越好。第三部分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使用《住院患者治疗依从度评价量表》和《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经标准化后,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结果越积极。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肩部及上肢barthel指数均得到提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综合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下地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造成患者偏瘫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和意外事故两种[6],且在不同人群中,此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是有差别的[7]。但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偏瘫,偏瘫都会给患者和患者家庭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8]。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患者的康复效果就越好,但如何开展康复训练,以何种强度何种方式开展何种内容的康复训练,一直没有权威结论[9-12]。综合康复干预是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联系本地实际,重排的一种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模式,在本研究中,其表现出了对于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良好的康复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肩部及上肢barthel指数均得到提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晓平,丁洪流,耿昌明,等.偏头痛是从性性状式遗传疾患?来自中国以及世界的证据[J].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24(2):110-116.

[2]邹家莉,何维娜,杨燕,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西医综合康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2-473.

[3]胡苏云,詹蕾,周咏梅,等.重型脑外伤偏瘫209例患者肢体肌力康复效果评价[J].武警医学,2009,20(11):1026-1027.

[4]蒲国会,罗媛玲,于大林,等.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78-3780.

[5]李玉.康复指南在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35-36.

[6]谢家兴,舒玉军,方玉美,等.偏瘫患者跌倒原因和应对措施[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93-694.

[7]宋淑霞,李彤,王丽楠,等.吉林地区低保人群脑卒中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3):130-132.

[8]徐光青,兰月,毛玉瑢,等.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偏瘫模式的三维运动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893-895.

[9]王尊,范宏娟,陆晓,等.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运动试验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32-336.

[10]张丽霞,孟殿怀,沈光宇,等.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2):1179-1181.

[11]陈丽娜,纵亚,杨加亮,等.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343-345.

[12]王红燕.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7-148.

[13]江荣翠,倪艳桃,杜玲,等.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27):2482-2484.

(收稿日期:2013-05-09)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头... 下一篇: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临床处理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