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府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取向

时间:2022-09-17 10:29:15

当前政府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取向

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河南民间投资增速开始明显下滑,随后不断加速,由2015年全年的16.6%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4%,回落12.2个百分点,比全省1985 ― 2015年民间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2.81%)低18.4个百分点,到目前仍然没有企稳的迹象。民间投资增速陡然下滑,对河南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等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全国许多省市也都出现了类似问题,中央高层对此高度关注,那么,民间投资为什么大幅下降,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尽快恢复民间投资,这些都是当前亟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民间投资为何断崖式下滑

(一)民营企业没意愿投

1.宏观经济不景气。根据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对河南省企业家和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家和银行家均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偏冷,2016年3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2.9%,低于冷热均衡点27.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6.2%,低于冷热均衡点23.8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造成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河南省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2016年3季度银行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3.6%,仍处于2004年调查以来的低位。

2.投资回报率降低。2012年以来,外需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出口与投资两架马车同步放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在此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逐年走低。民间资本对投资回报率十分看重,而这一指标的下降,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减弱。

3.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人工成本、制度易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成本负担加重。

4.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根据省民营企业协会2016年6月份通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对全省270家中小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有81.28%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较上月下降2.05个百分点。在招工短缺的企业中,招到不足25%的企业高达82.2%。

5.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新常态下,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导致民营企业贷款不良率增高。据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至2016年8月末,全省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419.3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5.9%,较2016年年初增加82.2亿元;不良率为4.3%,比全省不良贷款率高1.1个百分点。

6.政府服务意识相对较弱。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民间投资的资格认定及注册资本方式、用地指标的落实、经营范围的划分、投资项目的许可、产权转移与企业兼并等诸多环节实行“前置”审批,导致民间投资手续繁杂、效率较低;二是政府对民间投资在技术、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意识不足,导致部分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民营企业税收负担较重,不合理收费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民间资本的积累和民间投资的增长。

(二)民营企业没能力投

1.企业利润连续多年大幅下滑。近年来,由于内需疲软、人民币强势、出口下滑、成本上升等原因,2015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利润增长5.7%,分别比2014年大幅下滑7.4和3.7个百分点。企业利润连续多年持续大幅下滑,对民营企业投资能力构成了严重制约。

2.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体系又是由国有银行主导,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存在错配,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和优惠政策,融资相对成本普遍较高。

3.融资结构恶化。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国央行货币发行M1增速超过25%,M2增速超过13%,国有企业拿走了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的50%,房地产行业拿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大约41%。2016年1-8月份,河南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增长59.0%,个人按揭贷款增长48.6%。货币超发和大量资金流向国有企业、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对民营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三)民营企业没地方投

1.行业准入限制。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但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历史形成的一些传统垄断和半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如电力、铁路、民航、通信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民营企业参与仍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在城建、农林水利、社会发展等基础领域,目前尚未完全实现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分类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无法参与平等竞争。

2.民资参与PPP项目较难。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一些地方还存在政府未能准确把握PPP项目的标准,而是急于把其作为化解地方债务的融资渠道,许多具有良好回报预期的项目,基本上都被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公司垄断,留给民间资本的大多是回报预期不佳甚至风险较大的项目,民营企业要投入PPP项目难度大,特别是参与优质项目更困难。相关部门虽然也出台了政策措施,但部门之间统筹不够,项目落实困难。

3.外向型民企进出口萎缩。近年来,由于受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出口萎缩的影响,河南外向型民营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大多依赖出口的民营企业仅能维持现有规模,不敢扩大投资。

4.众多民企海外投资。与国内民间投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企海外投资异常火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减,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收益下降,加上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的影响,国内资金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导致大量资本到海外投资,其中非国有企业是“生力军”。

5.大量资金进入虚拟经济。2016年3月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也步入了调整,但资金依然没有回到实体经济部门,而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开始大量涌入期货市场,随后又转入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火爆。民间资金持续“脱实入虚”到处炒泡沫,致使各类金融资产竞相轮番走牛,都对民间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分流作用。

二、如何恢复民间投资

(一)坚定投资信心

当前,民间投资下滑,主要不是缺乏资金,而是信心不足。企业有了长期稳定的预期,才会进行长期的投资。为此,不仅要引导企业家坚定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信心,看到河南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还要帮助企业家保持定力、抢抓机遇,提升企业家合理的、良性的投资预期。

(二)放松服务业管制

要对各类市场主体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做到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要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养老、医药、教育等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加快推广PPP模式,大力采用BOT/BT方式吸引民间资本。

(三)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河南应实施大规模的减税,让利于民,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对于过剩产能领域企业,要同等对待国企民企,公平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债务重组和就业安置。应区分对待发债主体,防止信用风险传染,对于传统行业里市场竞争出来的优质企业和新兴行业崛起的成长性企业,要给予呵护培育,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目前河南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工业、社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批发和零售等五大领域,国有资产总量分别占46.5%、15.1%、10.0%、9.4%、2.6%。除个别涉及军工及零部件外生产工业领域的国有资产,都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U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要坚定“两个毫不动摇”,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及时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对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审批事项,要一并取消或下放。要以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自贸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推动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下地理教学有效性思考 下一篇:加强司法公正 维护百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