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言论作者应否署真名引发讨论

时间:2022-09-17 09:39:21

报刊言论作者应否署真名引发讨论

编者按:本刊第2期“正方反方”栏目发表了李希光教授和谭榷同志的文章,对报刊言论作者是否必须署真名的问题做了讨论。两篇文章引起较大反响,特别是经人民网、中华传媒网等转载后,不少网友纷纷参加讨论,仅是人民网“观点碰撞”栏目,在不到48个小时之内就已经发表了十几位网友的看法。网友的意见,我们摘要如下,希望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一般说来,署真名的好处,至少有三条:第一,可信度高。真名实姓具有“公开化”的性质;公开化又具有“正大光明”的品格;正大光明往往是真理与正义的代名词;真理与正义的可信度自不待言了。第二,自律性强。真名实姓等于把自己“公布于众”,“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能够没有一点顾忌而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吗?第三,反馈直接。由于是真名实姓,也就为某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王克安)

赞成使用真名的人会谈到责任方面的问题,认为不使用真名者容易躲在人身后暗箭伤人,令受到伤害者事后无从追究。紧接着又举例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一定要署记者的真名。而在刊登言论的时候,不仅要署上作者的真名实姓,而且还要标明作者的职业、供职公司、基金会等,以显示作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可是据我所知,在英国有一份名为《经济学人》的周刊,刊物发表的文章甚至连作者姓名都不署,可这丝毫不影响该刊物的名声。(张继荣)

国际上哪条法规法律说明作者在报刊发表言论必须使用真名实姓?连登记版权都可以使用代名,更不要说在报刊发表言论了。在报刊发表言论如何署名,是作者的个人自由。至于编辑部门要求作者提供真名实姓,那纯粹是为了联系、支付稿费和档案建立等等业务管理需要,跟作者发表言论的行为和言论内容无关。(直言了)

言论因观点分歧而引发争论,最好署真名,以避免同一个人用不同的笔名去为自己的观点造舆论;属于学术争论的言论,最好用真名;某些具有特殊身份的作者,如党政官员、学者等,就社会热点问题发表仅仅只是个人的见解,而这种见解一旦与其职务身份相联系就可能产生影响,最好署笔名。比如经济学家就股市发表个人的看法,如果以学者身份出现,其意见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文志传)

以文惹祸,是我们的“传统”,且不说历史上很多人曾因此掉了脑袋的文字狱,就近几年因实施舆论监督而受到打击报复的人就数不胜数。因此,言论作者署笔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笔名,算是他们自己缝制的一件“防弹衣”吧!(杨仕智)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及其权利之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到,署名只是表明身份的一种权利。它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隐瞒与回避责任。也即作者要求社会承认其作品归自己所有,并决定作品是否以及如何表述自己姓名的权利,作者有权决定在作品上署本名、代名、笔名、艺名、假名或者不署名。署名权的法律意义在于承认和尊重作者是著作物的著作人这一事实。(冯俊杰)

报刊言论署真名是一个社会民主的标签。一个言论作者是否敢于署上真名实姓,是对一个社会是否容纳不同意见的考验。试分析为什么一些作者缺乏署真名的勇气,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对社会接受能力的不自信。(he wensheng)

上一篇:传媒上市公司业绩不佳 下一篇:台湾受众“接近使用媒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