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2-09-17 08:57:36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很好地化解传统教学手段地难点,还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新鲜感、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它能使单调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得到深刻的印象。我们应充分学习和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它在教学中展示出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思维能力 应用 实践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视频、图像、录音、图片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再现功能,结合传统媒体的现场展示功能,通过力、热、声、光、电等形式提供生动形象的感官刺激,强化“实验情境”的可控展示,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写下来,与广大同仁切磋。

1.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

1.1 创建“物理无处不在”的生活情境。物理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生活中的力学知识、电学应用、光学效果、声学热学现象举不胜举。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才能让他们注意观察,从自己的身边挖掘物理知识,才能让他们更轻松的学习物理。

例如:讲解声音的产生时,除了实验演示,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它们是如何发声的。讲解热学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冰雪消融,大雨倾盆,冰雹肆虐,大雪纷飞,大雾弥漫,寒霜漫地,眼镜模糊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1.2 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现在的社会提倡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出不少生动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让他们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学习比较,灵活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引入中播放剪辑录像,先让学生听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琴声”、“轰鸣的飞机声”、“吱吱的电锯声”等,让学生处于声音的环境中,进而构成悬念。

如在“光的传播”中,先让学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黄昏夕阳”、“舞台灯光”等,让学生处于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环境中,对光的神秘产生一种求知欲。

又如:我在讲授照相机时,先播放一个 “照相”的录像,突出展示底片成像情况。提问:①底片的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②为什么照相机能使人或景物在底片成缩小的像?照相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但“照相”原理并不明白。在此先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重现照相的过程,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且在看完录像时老师又提出问题,旨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而研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条件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接受新事物快、勇于探索、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演示、投影等技术,诱导学生从实验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学生学习处于兴奋时,又可诱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拓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推动下,便会产生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渐进、瞬时、微观和抽象的物理过程

2.1 可以形象地进行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模拟演示,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有效地提高演示效果,增强学生的印象。

如在“力和运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动画”将实验一步步推进,使伽利略根据实际实验推理的理想化结果得以演示,学生能更好地在脑中形成认知结构。

如:在初三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和使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同时使用,通过实物投影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它们使用中的异同点,一目了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又如:在“透镜”一节课中,先演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再制作课件,把透镜分割成小棱镜,模拟多束入射光的偏折情况。让学生经历了从知道物理图景建立物理模型抓住物理规律找出物理现象发生原因的整个过程。

2.2 可以将一些复杂过程的细节或瞬时的现象生动地再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如在“电磁”教学中,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来展示在导线中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小磁针的转动关系。又如“日食和月食”等宏观方面的,同样可以展示在学生眼前,并且可以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更动的过程随意地加快或减慢,帮助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十分有限的中学生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利用了这些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这些实验,既能显示实验的全过程,还能提供示范操作,强调实验的关键所在,生动地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复杂的物理过程直观显示或模拟出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实验教学的说服力。

2.3 可以模拟演示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示或难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突破教学难点是运用课件的根本目的。因此,使用课件应以能突破教学难点为原则,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如:在讲“导体容易导电”的内容时,用计算机模拟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内部的正、负离子,在通电前后的微观运动。使学生在观察模拟实验后,十分容易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头脑中对自由电子(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有深刻的印象。又如:铀核裂变实验,摩擦起电的原理,光速的测定过程等这些传统实验不能模拟的,相比之下,现代教育技术拥有许多充分显现实验内在特征的优势,为实验的成功开展创造了喜人的条件,保证物理实验能够生动、形象地模拟物理现象,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物理。

3.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高效的师生互动交互情境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教育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费十几分钟演示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总之,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乐学中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让“习作共同体”为作文教学保驾护航 下一篇:带孩子看牙她们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