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7 07:29:23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利用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结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概况,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制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204-04

一、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概况

加入WTO十年来,中国出口规模增长了4.9倍,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在世界中的份额达到了10.42%。其中,机电产品已连续十七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货物。

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0 855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的57.2%,同比增长16.3%,超出德国2 491亿美元,连续三年列全球首位,超出列第三位的美国3 959亿美元,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中的份额达到15.2%。

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增量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增量的18.6%,是拉动全球机电产品贸易额整体上升的重要动力。按2011年中国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中的份额测算,只要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每增长6.6个百分点,将拉动全球机电产品贸易增长1个百分点。

二、中国机电产品①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TC)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又称贸易专业化指数,其不仅考虑到了出口,也考虑到了一国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是一个应用广泛的衡量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指数。它是表示一个国家某类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以此来测量一国某一产业或某类产品在国际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TCij=(Xij-Mij)/(Xij+Mij)

其中,TC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Mij为i国第j种产品进口额。当 TC>0 时,表明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上高于国际水平,是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并且该指数越接近+1,国际市场竞争力越强。 当0.8≤TC<+1,表明该类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0.5≤TC<0.8,表明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0≤TC<0.5,表明该类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 TC=0 时,表示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上与国际水平相当,其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产品种类及品牌的交换。反之亦然。

统计资料显示(见下页表1):

1.金属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历年TC指数均为正值,且成上升态势,说明中国主要的机电产品存在着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加强。但专业、科学及控制仪器和装置、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的TC指数均为负数,存在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其中,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其2011年的竞争劣势较2005年有所加强。

2.在机械及运输设备中(见下页表2),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的历年TC指数都超过了0.5,说明中国在这两类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中国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汽车产品中存在着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比较劣势在逐渐缩小,而汽车产品的比较劣势在2008年前后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总而言之,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但竞争力的强弱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产品的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部分产品仍然具有竞争劣势。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IMS)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出口总额的比率, 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 可以简洁的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公式如下:

IMSij= Xij / Xwj

其中,IMS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Xwj为世界第j种产品出口额。

统计资料显示:

1.中国主要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增幅最大的是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通讯设备,其201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37.92%和31.1%,比2006年增长了11.95和8.3个百分点。

2.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只有1.49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机电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其公式如下:

RCAij=(Xij / Xi)/(Wj / W)

其中,RCA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Xi为i国货物出口额。Wj为世界第j种产品出口额,W为世界货物出口额。一般认为,当一国某产品的RCA值大于1,表示该国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性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当RCA值小于1,表示具有比较劣势。

统计资料显示:

1.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整体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其中仍然以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的比较优势最为明显。

2.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办公和电信设备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而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弱,这与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产品关税水平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三、制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技术因素。机电产业绝大部分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开发和创新能力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美、日、德三大机电产品出口国全部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和人均研发费用分别为645美元、597美元、458美元,而中国仅为3.9美元。据统计,中国机电企业平均20%的新产品能够达到国际一般技术标准,而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仅为15%左右[1]。(2)虽然中国内外资企业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依赖较强,但引进吸收能力存在差距。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外商独资企业先进技术装备进口310.1亿美元,占全部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总额65.5%,相比之下,私营企业投入相对不够,自助研发能力不足,先进技术设备进口规模不及外商独资企业的七成。(3)中国机电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2 400多家机电企业中,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仅有8.4%。(4)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受制于机电企业大部分产品出口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依赖进口,处处受制于人,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的知识产权布局将成为制约机电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方式因素。近年来,中国一直在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促使机电产品贸易方式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加工贸易比重逐年降低,但机电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2011年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机电产品6523.2亿美元,占机电产品出口额的60.1%。这说明其粗放式发展模式并未彻底改变,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仍然以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出口资本密集型及高精尖机械设备为主的产品结构存在较大差距。

3.出口市场因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过70%。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重点市场出口占比总计达到88.4%。机电产品出口的前十大市场分别是欧盟、香港、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台湾省、澳大利亚和巴西,总计占比达83.4% [2]。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将直接影响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4.生产成本因素。(1)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2011年)进行的广交会调研显示,82.9%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在上涨[2]。以铁矿石、钢材、铜材等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长期以来支撑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给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2)劳动力成本上升。200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小时报酬为2.04美元,约为1999年的4倍[2]。2010年上半年,中国有近27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幅度达到20%。这导致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影响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出口竞争优势的机电企业。

此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民营企业少(机电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平均规模小、品牌意识、环保意识匮乏,出口竞争手段单一等问题对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直接制约作用。

(二)外部因素

1.国际市场需求因素。由于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电子类产品比重最大,而出口市场又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因此,国际市场需求是影响其出口的主要因素。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困难重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导致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下滑,特别是电子消费类产品需求,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2.汇率因素。汇率对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利润存在长期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决策。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基本以每年约5%的速度持续升值,这将成为削弱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机电产品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其形式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补贴与反补贴、保障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倾销与反倾销、环保等,这些贸易壁垒将直接提高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已连续十七年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且连续六年是全球反补贴的重灾国,涉案产品有汽车、家电、摩托车、自行车、轴承等几十个品种,涉案国别不仅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还涉及埃及、土耳其、巴西、墨西哥等多个发展中国家,且发展中国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仅2011年中国进出口商会就组织企业应诉各类案件46起。

四、提升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1.加强研发,鼓励自主创新。从企业角度来看,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为必由之路。行业的龙头企业应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注重研发新产品,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政府角度看,其可利用财政、金融政策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建立一支“产学研”技术创新队伍,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走出低水平模仿进口产品、只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途径。

2.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方式。从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着不平衡性,其制约着中国机电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由于一般贸易方式比加工贸易方式的产业拉动作用和关联效应大,故企业应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方式下的机电产品出口,促进中国机电产品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而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采用多元化战略拓宽贸易渠道,化解贸易摩擦,分散出口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小雪,武丹,张小双.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2,(5):13-19.

[2] 中国进出口商会.2011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分析[J].电器工业,2012,(3):28-30.

[3] 王燕武,李文博,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60-65.

[4] 张乃丽,崔小秀.中国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6):74-90.

[5] 唐骁鹏,林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当代财经,2006,(3):104-108.

[6] 黄兆京.江苏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2010.[责任编辑 吴 迪]

上一篇:琴瑟合鸣:女性主义翻译与译者主体性的契合 下一篇: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