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时间:2022-09-17 06:17:19

中学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摘 要: 合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用集体的声音多层面地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数年来,合唱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学校也都开设了合唱课程,专门组织了校合唱队。作者主要从中学合唱队的组建和训练等方面入手,阐述几年来在合唱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 合唱队 组建 训练

合唱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有着“纵”和“横”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合唱舞台的主角。通过合唱训练,学生不仅能在歌唱技能、音乐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审美、合作能力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培养。

那么,如何在中学造就一支较好的合唱队呢?下面我就谈谈体会。

一、合唱队的组建

1.确定指导教师

一支出色的合唱队必须有一个称职合格的指导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指导老师知识全面指导学生时才会得心应手,比如基本的键盘能力、指挥技巧、声乐技巧和分析作品的能力,等等。合唱队的指导老师还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与时俱进,不能靠自己原有的知识“炒冷饭”。

2.挑选合唱队员

选好合唱队的成员非常关键。参加合唱队的队员应该有一定的声乐基础、音准和节奏能力,要有起码的合作意愿,对加入合唱队有兴趣。指导老师必须一个一个挑选队员,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指导老师还要善于与学生、家长、学校沟通,争取各方的支持与配合,要让他们知道,参加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

初中生正好处于变声阶段,我们还要掌握好学生的声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变。有条件的话,挑选队员要留有余量,不要需要多少就找多少,最好要有预备队员,平时跟着练,遇到情况随时可以顶上。

3.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带一支合唱队就像带一支部队,古人讲“慈不掌兵”,我们虽不能像训练士兵那样严酷,但必须做到严格、苛刻。对合唱的训练和演出,必须制定规矩约束团队的每一个人。比方说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甚至替换不称职的队员,预备队员的存在这时就是对所有正式队员的一种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对违反纪律的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人而异,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方能让大家心服口服。而且我们在善于施加适度压力的同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否则一般的孩子容易失去信心,从而打退堂鼓,而且持续的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不利。

二、树立团队的意识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合唱指导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尤其是让那些喜欢自我表现、不善配合的学生明白,合唱队是分工明确、动作精确、配合完美、协调一致的艺术团队,来不得半点的个人主义,个人的声音应与集体的声音融为一体,即使再完美的个人也不可能代替合唱团队。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合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种“集体作战”。我们甚至可以让那些自我感觉过好的学生体会一下,如果没有团队其他队员的配合,就会唱出什么效果。学生的心态必须调适到最佳状态,所以这一课是首要给学生上的。

三、合唱队的训练

1.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支持力。有人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可见呼吸的重要性。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最好不要给他们讲太多抽象的概念,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他们体会。比如:吸气时我让学生想象像闻花、打哈欠一样,吐气时要好像吹一根蜡烛的火苗,但又不能让火苗晃动得厉害,感觉气息是源源不断的,要注意恒速持续。吐气是一般用“s”(嘶)发音,还让学生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此外,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结合发声技巧,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气息支持的声音”,正确的、不正确的都做,使学生在听觉上对正确的呼吸有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从感觉上进行模仿,练习的时间长了,也就懂得了如何正确呼吸了。

2.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音质。训练时要让学生做到打开喉咙(使喉咙四周自里向外扩张),放松下巴,抬高软腭,笑肌上提。很多学生不能一下子找到感觉,我就让他们想象“啃苹果”的感觉,并做出动作,在这种开口的状态下,进行发声。

发声训练还应强调“高位置”的唱法,也就是头腔共鸣。“高位置”的声音会更集中、更明亮、更有穿透力。在训练中多使用“e”母音练习,有利于打开鼻咽腔而找到头腔共鸣。另外,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找到“高位置”的作品练习,如《牧歌》等。

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尽量克服自己的个性、以求合唱整体的共性”,由于合唱队员每个人声音波动频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训练和控制,就会使合唱整体音响的统一和谐受到影响。因此一开始就要训练用直声演唱,用直声训练能使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变得更加统一和谐。

发声训练还要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完美的歌唱是以清晰而动人的语言作为重要的标志之一”的,要做到“生母准而紧,韵母(字腹)长而润,收声(字尾)齐而清”,所以在排练歌曲时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纠正咬字、吐字、发声中出现的错误,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止。

3.音准、节奏训练

音准在合唱协和中分为部分的协和与总体的协和、横向的协和(旋律)与纵向的协和(和声)。一个好的合唱队员,除了唱好自己的声部以外,还应该具备能够聆听其他声部,并与之协和的配合的能力。没有良好的听觉、音准、节奏概念是不行的,所以在训练中我根据我校合唱队的水平自选自编了一些视唱练耳的内容由浅到深地进行练习。如先从单音到音程再到和弦、旋律,先选用级进和小跳的曲子再到有大跳的曲子,先选用单旋律的曲子再到多声部的曲子,节奏上先选用较为平稳简单的节奏再到复杂的节奏,节拍方面,先选用常用的2/4拍、4/4拍,再选用6/8拍、混合拍。合唱的音准训练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必须耐心地、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才能见到成果。

四、演唱作品

1.作品的选择

发声训练的最终是为了演唱作品,而对作品的选择必须做到量体裁衣,根据合唱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安排。选择合适就能发挥合唱队员的水平,增强队员的信心和对合唱的热爱,反之则会打击积极性。比如,合唱队的音准欠佳时,却选择了像《山童》这样的调性色彩丰富的歌曲排练;合唱队的高音技巧还没有解决,却选择了像《蓝色多瑙河》这样需要较高演唱技巧的歌曲排练;队里没有较好的独唱队员,却选择了需要较高水平的领唱的歌曲排练。

2.分析理解作品

每一首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对作品进行演唱之前,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了解、掌握、熟悉所唱作品的内容,需要时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再进行练习。在学生演唱的“二次创作”中争取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歌曲的内涵。

五、重视实践活动

合唱活动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老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现成果的机会,例如: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参加合唱比赛、举行合唱队的演唱会,等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成就感,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合唱艺术、热爱合唱队这个团体。

总之,合唱队的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训练,不断研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3]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我们该怎样面对偶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