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尝试

时间:2022-09-17 06:13:06

物理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尝试

1 问题提出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从参与新课程改革到现在,笔者也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随着不断对初中物理教材的解读,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一直到课堂实践,可以说对整个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也正是这种熟悉让笔者感觉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痛苦.原因有二:一是在内容组织上总觉得把握好教学纲要后按照以往经验实施下去即可,随着不断的重复旧的模式,教学激情和创意逐渐减少;二是教学方式上从最初的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到形成一定的自我特点后没有新的突破,教学投入与教学成绩的比例渐渐拉大.于是教学投入不少,但是教学收益却不太明显.

为此笔者也尝试过很多解决方法,始终没有很大的效果.在教研活动中与其他年轻教师交流发现,很多人都存在这些情况.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如何才能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偶然从网上看到“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介绍,笔者意识到也许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良策,于是决定在九年级的备课组活动中进行尝试.

2 产生背景

其实在决定实施“同课异构”教研形式之前,笔者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最后决定实施的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1)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材更具有开放性,在紧紧围绕《教学纲要》的前提下,给予执教者很大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

(2)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活动中根据所教班级的学习情况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3)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哪些更为有效,哪些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实施.因此本学科教研组内教师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形式下实现资源共享,采用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学校一直在促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教师要自主提升,不断学习发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

最终我们一致认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实现取长补短,合作双赢的目的.

3 操作方式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可分为一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一般采取多人同课异构的形式.我们在经过一轮实验后,对《电能表与电功》这一节进行研究总结.

3.1 自主备课

备课组内四位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例如:对于教材内容的安排,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由于电能表内容与电功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组织.而电功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探究实验,所占时间较多,如果兼顾课堂时间可能不够,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

笔者将电能表和电功的新课内容在一堂课完成.电能表内容分三步进行:(1)结合一个实际机械式电能表让学生自学技术参数;(2)从一张家庭电费缴费对帐单和表头示数计算消耗电能;(3)从技术参数学会利用电能表计算电能.然后通过学生实验对电功概念的学习和对计算公式的构建.第二课时强化对电路的分析计算.

邵老师完全将两块内容分开,第一课时完全放在电能表的教学上,利用一堂课时间对电能表参数和应用进行详细讲解.后段时间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大幅度,有层次的训练,以期让学生充分掌握根据家用电能表的表头数据初步计算电功.

彭老师将电功的概念和电功计算公式的构建作为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实验,深入探究.然后在第二课时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电能表的教学.

3.2 说课讨论

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中,我们把自己对这一内容的目标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针对所教学生进行的设计目的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设计教案的考虑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最后,大家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为了比较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安排未作大的改动,只是对于采用课件,教学环节的衔接,学生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器材改进和充分利用作了谈论和研究.然后确定在下周一的上午统一上课,并邀请组内教师,领导和专家进行听课点评.

要注意的一点是同课异构的目的不在于评出课的优劣,也不是比谁的教学能力强、谁的教学能力弱,而是引导教师不唯教材,唯教参,唯名师是用,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用在课堂实效上,使每一位参与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便共同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整个学科组的教学成绩.

3.3 上课与评课

上课结束,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请来所有的听课教师和专家、领导,共同来评价这四堂课,同时也是对我们备课组实施同课异构一段时间来的一个评价.

笔者的课优点在于:能将电能表内容和电功内容在一堂课实施,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教学内容安排紧凑;同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投影教学,既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缺点在于:对于学生的回答利用不够充分,一些易错的分析误区由于要注意时间问题而没有很好地生成讨论,仅止于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在第二课时可以再设计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进行训练,但是在新课的知识巩固上还不够,可以利用课件来呈现一些问题.

邵老师刚好相反.他的教学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视频和最新的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使电能表的教学效果更好.也正因为如此,电能表内容用整整一堂课则显得课堂容量不足,所以后半段学生反应沉闷,学习兴趣不够;过于注重习题训练,没有太大的必要.

彭老师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教学设计的全部目标,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兴趣,积极讨论.学生对电功的学习深入、扎实.学生实验充分,思考到位.但是没有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思考题进行充分的研究.

从各个教师的课堂实施情况,总结发现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电功概念的理解和电功公式的构建,充分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实验中会遇到的问题,利用课件展示课程资源,利用学案加强课堂巩固.第二课时在复习上一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进行电能表的教学.这样可以使教材的组织更合理,教学效果更突出.

4 课后反思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种尝试,有尝试、有比较、有反思才能有提高.在评课结束以后形成的该部分内容设计由备课组整理后保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资源.同时,每位教师写出教后反思,除了在评课活动中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外,同时还会有自己对教学设计实施的心得和看法,教材内容组织的经验,教学过程一些细节上的改进,这些都将成为本学科教学的宝贵经验,可以使每一位教师从中受益,同时也为学科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施同课异构的过程中,每位参与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收获和进步.从笔者来讲,走出了个人专业发展的瓶颈,使自己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目标和途径.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风采的机会,使教师敏锐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同时,面对新课程,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仅靠个人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可以在本学科组内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真正能够通过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实现双赢.

上一篇: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乐音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