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时间:2022-09-17 05:18:41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让他们在积极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绘画,提高绘画技能技巧。所以,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美术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趣味性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利用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自尊心较强,比较敏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外,还要对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让他们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舒缓内心的压力,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美术学习。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他们在理解知识时的效率也不相同,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良好的耐心,尊重学生,并善于法相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来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兴趣。通过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嗯能力,并让学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产生创作的冲动。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学美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内容,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在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美术功底,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创设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美术能力,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轻松地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让这种欲望成为支持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获得更多美术知识的动力。

(一)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享受中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美,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明暗与立体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中学习作品中的创作技巧,使学生能有效提高绘画能力。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美术基础,使课堂教学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从简单的美术绘画开始来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感受到美术创作中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起学习美术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利用文学作品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内容和有关的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美术作品结合起来,更好地赏析美术作品,挖掘美术作品反映的内涵,不断提高美术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画的意境》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更深的感悟,我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配上意境相同的诗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调动思维,把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促进对美术作品的美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梅的水墨画,让学生说出有关梅的诗句。学生都非常活跃,说出了很多咏梅的诗句,在理解和感受诗句中美的意境的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梅的水墨画中的意境美,对学生赏析美术作品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用美术表达美的欲望,使他们对美术知识深入探究,提高美术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有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学好美术的信心。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之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直观的表现方式都能让学生有美的享受。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能丰富教学容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美术的知识,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学习过程中喜欢上美术课堂,并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容,并让他们在教师的示范下来进行创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不能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水彩画的技巧。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直观教学。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学生也可跟着教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发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力,使他们能在主动意识下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增加美术功底,让学生喜欢上美术,并能在绘画过程中加入创造性思维,创作好的美术作品。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动起来 下一篇: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