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时间:2022-09-17 04:03:17

中国影视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 面对世界文化竞争,面对国际影视文化市场,在现代生活中中国影视应反思自己的现状,更应寻求长足的发展,这不仅关系行业的兴衰,同时承戢着民族的使命。中国影视的发展中应承担起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中国影视 民族精神 历史使命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传媒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已深入到物质和精神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影视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青少年,虽然接受教育的主流是“读书”,但影视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而中国影视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留下的遗憾似乎更多一些。无论是面对国际影视文化市场。还是面对中国本土的广大观众,中国影视并没有真正树立今天中国的国际形象。既没有让外国的观众通过中国的影视作品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形象,也没能让中国的青少年通过观看中国的影视作品而正确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树立当今甚或未来中国人的形象:更加遗憾的是。在西方影视(尤其是美国影片)、日韩影视的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一代普遍认同了西方或韩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爱情及婚姻观念等。甚至导致了部分青少年自身家园意识的荒芜和民族自豪感的缺失。中国影视文化的现状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土的思考和讨论,作家张海宁曾颇有见地地指出:“中国影视人最致命的弱点在于,他们都太现实和太有使命感了,这种被现实所控制和被使命感所拖累的精神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影视文化思维,其特征是缺少想象力和超前意识。他们的想象力和意识只是停留在过去时代的伤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介绍,缺少宇宙意识所支配下的生命意识和前瞻观念。……中国文学和中国影视文化有着相同的毛病,就是过多地相信理性的实证分析、逻辑判断和社会现实……”。

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目标,影视作品理应成为中国的文化大使,在世界范围内推销中国的文化、政治、社会生活和生命理念。作为以道德代宗教、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充分验证了中华民族的优越性。尽管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的不尽相同,但对于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却有着惊人的认同。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古老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正是在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感召之下自勉自励、奋进不止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中国民众之心,构成中华民族之魂。对后世影响极深”。无论是在中国的昨天还是今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求建功立业,甚至是隐忍抗争以就功名的英雄人物是屡见不鲜的,但遗憾的是,美国影片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本土的英雄们。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2、厚德载物、责和尚中的仁义精神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该民族奋勇向前的原动力,那么厚德载物、贵和持中就是这个民族稳定和美、持久恒在的根本。中华民族“崇尚中和的民族心理使人们养成了注重和谐,维护整体,温文尔雅,谦让宽容的民族精神”。《易传》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宽厚与包容不是没有原则的,“仁”与“义”就是中华民族坚守的人间正道。正如孟子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厚德载物、贵和尚中的仁义精神。在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各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创造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凝聚力和推动力,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气质的培育,均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功的影视作品会成为播扬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贵和尚中的仁义精神的最佳代言。

3、矢志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核心内容与实际表现。载入史册的爱国英雄比比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自古以来在面对祖国的荣辱兴衰的大问题上向来是有着大气节的,是最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亘古以来在维护国家利益面前更加无比坚定。当然,在今天及未来,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仍是必须的,而且是决不能松懈的。在这方面中国影视的形象性会比教科书的抽象性更富有力量。

另外,中华民族还有敬老爱幼、勤劳节俭、诚信待人、慎独自爱、知耻自省、与人为善等精神特质,都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品格。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此,影视作为一种与国际其他地区文化竞争的软实力的体现,中国影视所担当的重任当属不轻。“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他一切以安足为目的,现在他骤然遇见了西欧―个以富强为目的的商业文化。一旦相形见绌了,因西方的富强,了自己的安足,中国文化要开始在不安足的环境中失败而毁灭。如是中国人当前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是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以安足为终极理想的农业文化之精神断丧或戕伐了。换言之,即是如何在吸收融合西方文化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光大与更充实。”钱穆老人家这段关于中国文化的论述是适用于中国影视文化的。中国影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1、以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包装传统文化的精髓,应是中国影视创作的大原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形式的追新求奇是世界影视的共同走向,但内容应以承载中华民族积淀下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唯有如此,才能在世界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改变思维方式,不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进行反思和批判,更重要的是构建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生命方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即不再满足于“不应该怎么样”,而是通过影视作品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让世界人民看到现在和将来的中国是什么样。不局限于忆过去,更重要的是憧憬未来,影视的超前意识是最不可缺少的。应以一种超越社会现实的想象力,创作融现代形式和民族精神为―体的影视作品。

3、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演绎,而要以丰厚的传统文化为根、以优秀的民族精神为魂,展现当代及来来时空中的中国形象。改变“官本位”思想。不局限于对美女、帅哥、英雄、恶棍、富翁等社会特殊阶层的关注,而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灵魂状态和情感状态。

上一篇:水波不兴中陡起的惊天狂澜 下一篇:视觉盛宴背后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