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2+1项目”下棒球运动的走势

时间:2022-09-17 03:24:34

“体育、艺术2+1项目”下棒球运动的走势

摘 要:在教育部组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契机下,结合棒球运动的特征与功能的切入点上,从棒球运动的课程化、简单化、小型化、多样化等方面对棒球运动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艺术2+1项目;棒球运动;走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59-02

一、“体育、艺术2+1项目”概述

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04年9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要求

1、实施“2+1项目”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要切实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2、实施“2+1项目”要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3、实施“2+1项目”要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4、实施“2+1项目”要以大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环境为必要条件,要根据推进“2+1项目”的需要,加强各校体育、艺术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艺术器材的配备,要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合理地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以满足“2+1项目”对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条件的新的要求。

三、棒球运动的特征与功能

1、棒球运动文化特征

(1)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2)强调自由与民主。(3)强调细节与礼仪。(4)强调过程。

2、棒球运动的功能

(1)团队性。(2)欣赏性。(3)英雄性。(4)智慧性。

(5)时尚性。(6)普适性。(7)家庭性。(8)国际交流性。

四、“体育、艺术2+1项目”下的棒球运动的走势

1、影响我国中小学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1)学校领导重视对我国中小学棒球运动开展影响的影响领导的态度对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表1、表2是由教师问卷10、11题统计得出。由表1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对开展棒球运动的支持度较高,但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选择“可行”以上的比例都在80%以上,说明学校领导的态度还可以,但真正想下决心要开展的就存在明显的差异,明显的表现出为开展的学校领导可能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而难以下决心,同时在支持程度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选择“一般”以上的比例都较高,开展的学校领导却表现出非常支持的比例是未开展学校的4倍多。由此可以发现,学校领导的态度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棒球运动的开展。

(2)体育师资对我国中小学棒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学校的棒球师资队伍如何将影响着棒球运动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的质量。

2、我国中小学开展棒球运动开展面临的机遇

(1)国际体育环境提供了机会,棒球运动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棒球在中小学的开展。(2)棒球通过在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推进我国棒球运动开展的几点对策

(1)以MLB全国青少棒球计划为契机,推动重点城市发展,以点带面,促进棒球运动的开展。2009年12月,由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组织的“PLAYBALL!”全国青少年棒球发展计划正式启动。(2)通过教育部门的推动,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在现阶段,棒球运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各省市有重点的发展和推广。(3)适当扩大招收棒球高水平运动员学校的数量。(4)部分有条件的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棒球课程,充实中小学棒球运动师资力量。

(5)加强棒球竞技运动教材化研究。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棒球运动有广泛开展的趋势,但从中开展学校总体数量少的现实,而且呈现住以重点的几个大城市文主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同时我国中小学棒球运动技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成为中小棒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棒球开展的重要制约条件,师资力量的不足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同时学生对棒球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兴趣,由此也就形成学生需求与现实条件的矛盾。国际体育的发展与我国棒球竞技水平的提升,以及素质教育的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为中小学棒球运动的开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以MLB全国青少棒球计划为契机,推动重点城市发展,以点带面,促进棒球运动的开展;通过教育部门的推动,形成一定的竞赛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适当扩大招收棒球高水平运动员学校的数量,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部分有条件的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棒球课程,充实中小学棒球运动师资力量;加强棒球竞技运动教材化研究,使之能走进课堂,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棒球运动开展的局面,进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小学棒球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显明,梁友德,杜克和.中国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2] 张振美,吴振芳.等.中国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3] 庞 中.我国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124-127.

[4] 季 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粱友德.日本少年棒球与中日交流[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6] 梁友德.美国棒球实录[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

[7] 梁友德.基层棒球[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下一篇:新时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