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职业导航教育

时间:2022-09-17 02:37:04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职业导航教育

摘 要: 本文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理论,结合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参考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设计调研问卷,开展定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我校各系、各年级的大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导航教育的认知度、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调研数据显现出的一般情况和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导航教育 内容 现状 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人们改变了“进了大学就等于找到好工作”的传统观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显突出。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向技能性转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大学校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国内高职教育所缺乏的职业导航教育。

一、职业导航教育的内容

高职学生职业导航教育是与传统教育差异相当大的教育,它是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以“职业”为主题的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职业理想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几个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有其深刻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学生职业导航教育在我校的认知度如何?开展职业导航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就业是否有帮助有必要?到底存在哪些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得到答案,并将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理念在高职类学校推广。

二、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现状

本课题调查研究采取定量问卷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我校各系各年级大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用专业统计软件处理,并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同学,由调研小组各成员单独座谈笔录。

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475份。所回收问卷中大一年级学生占11%,大二年级学生占43.4%,大三年级学生占34.9%,大四年级学生占10.7%;本地学生占18%,外地学生占82%。

(一)我校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的基本看法。

表1中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待职业前景的看法由乐观趋向悲观。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对自己前景充满自信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由52%降至5%,其原因在于我校大学生对于市场所需人才状况的认识匮乏,对自己的前景渐渐失去了自信。大四年级有部分学生已找到工作,自信程度达到20%,但仍有56%的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没有很多规划。因此,我们应当在大二、大三年级大力宣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表1 我校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的看法

(二)传统教育与职业导航教育的比较。

1.对传统教育缺陷的看法

表2说明传统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实际脱节,其它问题也较为突出,而这些问题正是职业导航教育的优势所在,它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表2 对传统教育缺陷的看法

2.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必要性

表3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对职业导航教育有一定的认知度,并且愿意接受相关培训与指导,但也有17.9%的学生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此,我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重要性。

表3 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必要性

(三)在我校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

从表4可以得出: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到职业导航教育中来,其中,专业知识讲座、社会实践和相关课程等是较受欢迎的方式,还有3.2%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充分说明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表4 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

三、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力资源的配置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使职业导航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首先是人才培养要有合理的体系。不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呈金字塔结构:从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到从事“高、精、尖”高级人才,分为许多从低级劳动者到高级的层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尽管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总的人才队伍也还是具有层次性的。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也是一个有多元结构的系统,不同层次的职业导航教育体系将继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任务。

其次是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不同的大学由于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办学模式、不同的功能侧重、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并且还要根据对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不断地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以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

再次是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紧密联系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是高职类学校应考虑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虽由市场调节,但是也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家庭、竞争程度、专业等),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毕业生就很容易陷入就业的困境。比如在沿海发达地区设置的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不一定能开设。这是因为,东西部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果按照东部地区大量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就肯定会出现人才培养的错位现象,即有些行业无法得到应有的劳动力资源补充,而有些专业的人才却出现难以就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教师队伍是职业导航教育的“指南针”。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开展职业导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职业导航教育如何开展,质量、师资可以说是关键。

教师负有特殊的使命,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教师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知识增进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人才市场动向的把握,即便是家长也望尘莫及。但是,不少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差,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对市场的新动向置若罔闻,疏于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轻于思想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培养,不欢迎、不鼓励学生的异议和新见解,只是充当现代知识的搬运工,故步自封的教书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没有思想的机器”。

可见,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体包括:(1)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2)懂得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3)丰富的人文知识,对人类、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对人类问题怀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爱祖国之情深,爱人民之心虔,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4)高尚的人格要素,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且最有力的教育。总的来说,职业导航教育系于教师,其发展必须有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这才可能不负时代所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三)职业导航教育是传统教育改革的产物。

对我们社会发展的每项事业来说,改革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职业导航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就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发展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加快,随之必然产生各种连锁反应。职业导航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作出相应变革。因此,职业导航教育对传统教育是一场极其深刻的总体性、结构性的改革,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全社会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等许多方面,应消除那些妨碍职业导航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职业导航教育造就与时展相适应的人才铺路搭桥。

(四)提高学校管理,促进教育质量。

学校是承担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在管理方面应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学校管理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的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原先的学校管理模式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日益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管理主要涉及教育、教学、人事和后勤等方面,其目的是一致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但在现实中,一些肩负重任的管理者只会按红头文件办事,没有创新的能力,无法对市场的新动向作出相应的变革。教育环境在变化,经济社会在变化,如果管理者没有战略目光,没有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质量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校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意味着一切都应从实际出发,管理上应自觉摆脱主观臆断和盲目性,摆脱因循守旧和经验主义,使学校管理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适应时代的召唤,创建合乎时代特征的教育管理调节机制,调动学校的各种要素,形成学校发展的各种合力和优势,从而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现有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对学校实体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目前职业导航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云龙,曹凯.情商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着力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4)

[2]谢春梅.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导大学生规划职业人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3]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董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王东胜.加强成人教育院校学员职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J].成人高教学刊,2007,(06).

[6]陈国荣.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4).

[7]胡小善,蒋国权.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探析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08,(01).

上一篇:成人学习者学习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下一篇: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翻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