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17 02:29:55

《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摘 要: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思路,并以化工设备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项目化改革,将学科课程模式重新构建为项目课程模式,逐渐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岗位职业工作能力.

关键词:化工设备基础 项目化 课程目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36-03

随着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的布署,在大西北地区,化工行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应用型技能人才也显得日趋紧俏,怎样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而传统课程体系着眼点在于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缺乏“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项目化教学方法,它代表着现今职业能力教学方向[1]。

《化工设备基础》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压力容器、塔设备、换热器、反应设备等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将知识内容设计为一些项目,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做项目,在项目中又加强了知识的理解,强调的是项目完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2]。

1 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不太好,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国家人才结构定位来看,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应该出自于职业院校。在对高职学生的长期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差强人意,但实际工作能力比较强,态度认真,许多学生毕业后几年,就在企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成为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方式方法得当,合理引导,加强实践训练,这些高职学生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1.2 教学目标定位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讲解,在讲课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进行简单的增减,或增加一些案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目标的培养放在其次,把传统教学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混淆了。项目化教学是依据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第一目标,知识是第二目标。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透彻了解课程,把握课程整体结构,依据实际工作过程把知识内容划为相应的项目单元[3]。

1.3 教学形式更适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突出知识目标,是对知识的介绍,有些时候会增加些问答、课堂趣味活动等,课堂教学设计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项目化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只是穿针引线,做一些引导,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项目,展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4]。

1.4 师生交流方式更适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传统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不愿主动思考问题,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讲得对不对,为什么是这样的?学生从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创新,全盘接受,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是老师要我学习,我为老师学习;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性好;在项目化教学中,老师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思考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5]。

1.5 考核方式更适合对W生全面素质的评估

传统教学考核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往往以试卷来考核,评价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项目化教学是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是项目完成的过程,结果是次要的。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2 《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设计

2.1 课程目标

以内压容器厚度的计算来说明课程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容器的使用要求,在内压薄壁容器厚度的计算中,学生要合理地选择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圆锥形壳体;并能合理地计算出内压薄壁容器的厚度;并能根据要求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与方案。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圆锥形壳体使用要求;能掌握内压薄壁容器的基本结构;正确求解典型壳体在仅受气压作用时的经向应力值和环向应力值;以内压薄壁圆筒和球壳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强度理论,选用参数确定壳体厚度。

素质目标:初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团队合作的意识,表述与合理辩解能力。

2.2 课程内容

项目要从课程的内容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合理的选取,这是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老师要从事过企业工作,或者经常到企业中去实践,把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结合起来,精选项目[7]。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出抢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笔者在化工企业工作了十余年,对化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有很深的了解,现在也经常带学生下厂实习,加上周围一些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经常到学校来座谈,因此笔者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并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去企业调研了常减压装置,我们制定出了板式塔、填料塔的选用项目;制定出了塔设备常见故障与处理项目等。

2.3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以项目《内压薄壁厚度计算》为例讨论项目化教学单元教学设计步骤。

步骤一:项目解释、学生准备。提前一周进行。建立项目任务情境,在总项目协议前提下,明确此次具体任务要求。学生接受项目任务,记录具体要求。

步骤二:第一次学生讨论。用时20 min。指导教师自由参加各子项目的讨论,并对每个学生的预准备情况进行详实的检查、记录。各子项目负责人主持组内讨论会议;发言代表记录、整理、归纳个人意见,形成第一次组内汇报意见(主要以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圆锥形壳体为主),同时起草相关解释报告。

步骤三:第一次代表发言、代表评论。用时20 min。指导教师以项目委托方代表身份参加项目完成汇报会议,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参加会议的各子项目之间相互提出补充意见。特别指出内压薄壁容器的计算方法;各子项目组发言代表一次将组内集中选择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进行3 min左右的解释,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倾听项目接收方代表的意见,并记录相关问题。

步骤四:教师第一次指导、解答、讨论、修改。用时15 min。以指导教师的身份指出各组同学的问题。如果学生能提出相应的办法,则由学生讨论,再总结。教师提示:(1)分析典型内压薄壁壳体应力;(2)内压薄壁容器的类型;(3)内压薄壁容器厚度的计算常用的容器设备(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圆锥形壳体);各子项目组发言代表一次将组内集中选择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进行3 min左右的解释,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倾听项目接收方代表的意见,并记录相关问题。

步骤五:第二次讨论、修改。用时15 min。

步骤六:第二次代表发言、代表评论。用时20 min。

步骤七:第二次指导、解答、讨论、修改。用时10 min。以指导教师身份对任务修改结果与过程进行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引导提示。老师提示:根据第一集中指导的意见,请学生根据自己初步选择的容器设备合理地确定自己(或组内)的方案,其中注意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性思维;以子项目为单元进行最终项目报告的完善性讨论与汇总,发言代表准备终结性发言提纲。

步骤八:拓展训练。用时20 min。以指导教师身份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以一些计算案例为例,对项目进行深化训练。以子项目组为单位查阅手中资料对具体的任务分别进行分析、选择、计算和讨论汇总,提出解决的方案,向指导教师汇报。

2.4 考核方案

教师主要是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考核内容和平时技能培训、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表1是课程改革平时项目记分表,表2是子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分表。

3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项目联系差,脱离实际

项目的选取主要有以下3个问题:(1)选取的项目远离生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2)选取的项目太分散,相互间缺乏内在联系;(3)选取的项目和工作岗位、实际生产、相关企业关联不大[8]。这些问题使实施效果打了折扣,使学生达不到“零适应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效果。

3.2 项目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项目的实施形式有两种:(1)整个课程设置一个大项目,下面分为一些小项目,再下面设置几项任务;(2)整个课程设置几个项目,下面分为几个任务[2]。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形式有了改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不太适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3 师资素质水平不高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拥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8]。现在的高职院校,许多教师不是理论欠缺就是实践能力不足,使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3.4 硬件设备严重匮乏

边讲授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锻练,就是项目化教学的要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具备必要的实践实训设备,突出项目化的优势。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实践实训设备,有些根本没有相关的实践训设备,或者有,但已是多年前的设备,已到淘汰的边缘,不能很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有些学校实践实训设备太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可以说硬件设备已经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瓶颈。

4 结语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经过了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组成员针对该课程及该院学生的特点,尝试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综合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9]。实践表明,实行项目化教学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效果较好,一方面,学生有效地利用了学习时间,将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推广了许多年,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毫无疑问,项目化课改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它适应了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项目化教学会逐渐走向完善,会被更多的高职院校和教师所认可、青睐。

参考文献

[1]胡晓琨.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J].广州化工,2013,41(23):172-173.

[2]候国安,郝枫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95-96.

[3]刘博.课程改革进程中办公自动化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76-77.

[4]薛妮.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总体设计[J].学理论,2014(6):33-34.

[5]贾红雯,武斌.浅析项目化教学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8-99.

[6]邓小燕.港口电气专业电机及拖动项目化教学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7-68.

[7]朱建华,徐世敏.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7-88.

[8]于同亚.职业学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3):47-48.

[9]王元文,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06,33(153):69-70.

上一篇:武汉市打造“网球之城”内涵浅析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