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沃土

时间:2022-09-16 11:13:35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

一、营造氛围,引导主动参与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充分尊重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允许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这样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信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我在教学古诗《春晓》时,发动学生对《春晓》进行探讨,一位学生说:“春眠不觉晓”是说春天的晚上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另一位学生反驳:“不是指一个晚上睡得很香,是指早上睡得很好,天亮了都不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说明他夜里睡醒过。”我问:“‘花落知多少’如何理解?”一位学生说:“‘知’是知道,花落多少是知道的。”另一位学生说:“我从另一本书上看到这个‘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夜来风雨声’必然要落花,这是知道的,但花落了多少,人在床上睡,没有调查过,是不知道的。”

应该说,学生的这些思考和探讨都是对的、很好的,给人的启发也是多方面的,应受到充分的肯定。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生命中的盐。只有充满兴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有滋有味,充满活力;只有充满兴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并使之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只温和的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一只凶恶的狼走来了,看到小羊,狼馋得直流口水,很想吃小羊。大家想一想:狼会想出哪些办法达到目的呢?最后有没有吃掉小羊呢?”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想出狼使用的花招,再读课文,看课文中的狼用了什么花招?得逞了没有?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加以发挥,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强烈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尾,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善良的学生可不想温和的小羊就这样被活活地吃掉。有的说,正在这危急的时刻,小羊的求救声让一位猎人叔叔听到了,猎人飞快地赶来,举起枪,“砰”的一声,狼中枪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有的说,大白鹅游来了,把小羊背过河,而凶恶的狼则被河水淹死了……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想象丰富,合乎情理。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我又设问: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应该怎样?让学生以“如果我是小羊……”想象说话。这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识他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做斗争,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又能使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水融,巧妙统一。

三、发现问题,点燃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有探索。因此,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质疑。

如:教学《穿山甲问路》一课时,学生看了课题自己设疑:“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穿山甲向谁问路?”“穿山甲是怎样问路的?”“穿山甲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吗?”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由地读课文,通过同桌讨论,教师点拨,解决自己设置的疑问,弄明白因为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涉世不久的穿山甲在雨林中迷失了方向,所以才要问路的。穿山甲分别向小松鼠、老葛藤、织布鸟、小溪流问路,最后,它听了小溪流的话,受到启发,终于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学完本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以“假如我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为题进行说话练习。有的学生说可借助指南针,还有的说,白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认清方向,或者根据树木枝叶的长势来辨别方向,或利用火柴、手表,晚上可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设疑多问,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少问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如果能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一定会有大大的提高。

四、掌握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法。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无法想象对五彩纷呈的语文能够进行“模式化”教学。由于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我们必须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教给学生不同的学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时,我先请学生速读全文,思考小镇的早晨有哪些特点?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接着指名学生朗读印象最深部分的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总起句是怎样来分述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镇的早晨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完成这一自然段的教学后,我请学生整理学法,再请学生运用这一学法以分小组学习、同桌互学的形式来学习其它两个自然段。在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板书,请学生把最能体现小镇早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黑板上写出来。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关注每一位学生,收集、加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使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且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知识,在自主观察中学会观察,在自主思维中发展思维,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中,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研究 下一篇:作文教学创新中的三个“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