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管理的误区诊断与治疗对策

时间:2022-09-16 10:30:27

自主教育管理的误区诊断与治疗对策

自主教育管理并不是新鲜事,在全国各地早就有区域推广,但是,很多老师对自主教育管理的本质认识不清,因此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和自主教育管理本质相背离的事情。下面是我对自主教育管理误区的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角色定位:是做法官还是当律师

雷梦佳因全班同学集体投票“放逐”而梦断水渠,这是自主管理错了吗?其实,这种看法是强盗逻辑,正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里说的,“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那么,雷梦佳事件究竟错在哪里呢?不是自主管理的错,而是运用者的错,是运用者错把自主当成票决,错把自己当作了法官。

法官评判,就是裁判是非,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形成一种对抗关系。因为这种票决形式非常简单,看起来很民主,其实投票者没有话语权,他们只是看老师的脸色行事。班主任做出结论后只需问:同意的请举手。保证投票的结果非常满足老师的要求。将自主教育管理简单化为群体投票决定学生个人处罚结果的自主,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披着自主的外衣在行粗暴专制的行为。

自主化管理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1 当好律师,确保学生个人权利得到保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熙说,自主管理是希望班级成员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个人及班级的发展和成长。由此可见,自主管理中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民主和权利并使其得到保证。同时,更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自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以他人投票来解决问题。同学投票,仍然是依靠他人力量来解决问题,与自主的本质相去十万八千里!因此,无怪乎网络上有人对雷梦佳事件进行评述――“自主的龙种结出了怪胎”,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偏离了自主的方向,如何能够结出龙种呢?

2 当好律师,加强和当事人的沟通

小薇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惹得小组成员大都不喜欢她,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渐渐地,她下了课也不在教室里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总不能眼看着她被同学们疏远甚至遗弃。给她换组吧,如果她毛病不改,其他同学也会慢慢生厌的。

问题在小薇,于是,我先找小薇所在小组的组员谈话,告诉他们,一个小组就是要加强协作,互帮互助,讨厌和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召集小组开诚布公地找找小薇的优点,同时说说她急需改进的地方。有的说她为人开朗,有的说她工作热心,有的说她乐于助人,小薇一下子有了受重视的感觉,一向绷着的脸,也露出了笑容。

“那她现在急需改进的地方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组长先发话了,说,“她爱迟到,每次迟到时间也不长,就这么两三分钟,几乎天天要迟到,怎么讲都不听。”婷婷说,“她上课爱开小差。”涵涵说,“作业老不按时交,我们组的作业经常是她拖拉。”小原说,“太不拘小节,如果是个男生也就罢了,作为女生太过了吧。”一小结不也就这么几个毛病么。想不想改?小薇点点头。

怎么改?大家一起督促吧。组长说:“我督促她作业吧,每天晚自习提醒她完成作业!”婷婷说:“我督促她按时清理课桌,每天提醒她倒纸屑垃圾两次。”涵涵说:“我提醒她少迟到,进了教室后,我督促她坐下来。”我点点头。通过这次对小薇所在集体的疏导,小薇和组员关系明显改善,也慢慢改掉了她的坏毛病。

由此可见,无论用什么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足够的思想交流永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并不是指从此不要细心的思想交流。只有交流,只有对话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雷梦佳事件中,不知道是否有她说话的途径和余地呢?如果有,我相信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二、班级建设管理:是干部自主还是全员参与

儿子一回家就喊:“烦死了,烦死了!”原来是调皮生小杰将同学的书丢得满地都是,儿子批评了他,小杰挥着拳头扬言要打儿子;班长上来劝阻,小杰更嚣张,拍着桌子扬长而去。我问儿子为什么不向班主任反映,儿子说,懒得和班主任说。为什么?“老师说了要我们自主管理,班干部管好就行了。上次小杰打闹,我们告诉了班主任,老师说不是要你们班干部自主管理吗,你们几个班干部怎么没管好他?”哦,原来很多老师所说的自主管理就是放手让班干部去管啊!

其实,真正的班级自主教育管理不仅仅是发挥班干的自主作用,自主并不是人管人,而是唤醒所有同学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所以它更需要全员参与,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中,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而干部管理,说穿了,仅仅是老师管理班级的一种遥控,一种幕后操作。真正的自主教育管理,应该是老师想办法激励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大家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这样才是彻底的自主。

如何唤醒学生全员参与意识、人人进行自主呢?

1 增设班级岗位,促进人人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教育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都进入班级各部门为班级发光发热,为自己寻找自我实现的一条有效途径。

2 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参与

活动是实现自主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多开展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发现自己、树立信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近一年来,我班先后开展了下面一系列全员参与的自主活动:

9月份“爱心”拍卖募捐会,整个拍卖过程高潮迭起,热闹非凡,其乐融融。活动的别致让孩子们更有激情,爱心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10月份“我们一起庆国庆过中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一起分吃月饼,56人的中秋大团圆值得珍惜。

11月份“感谢有你”,点燃的心形红烛在教室中央摇曳, 《感恩的心》正在心间流淌,感谢有你,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家人。

12月份“我和别人不一样”,让每个学生明白“我”就是希蕾班的名片,见到“我”,人们会惊讶地说,难怪和别人不一样。“圣诞节的戏剧人生”,全民表演,人人参与,精彩表现尽在其中,享受着自编自演的精神大餐。

1月份“谁的水饺最香”,集体动手,自己动手,怎么做都是最香的。

3月份“城市‘牛皮癣’我清除”,城市干净美丽有我出的一份力。

4月份“众志成城,携手玉树”,我为灾区献爱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位置,哪有不积极参与的,哪有不热情高涨的?一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唤醒孩子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

三、班级文化建设:是制度约束还是文化引领

小风晚自习违纪了,巡查老师登记了名字,按班规他要回家自习一周。一周后,他又违纪了,他

干脆说:“我自己回家自习吧。”后来我打电话到他家才得知,他觉着在家约束少,在学校约束太多,感觉压抑。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民意调查发现,原来班规6项35条,制定太精细了,学生一不小心,“怎么我又违反纪律了?”再之,这么多“不准”“禁止”真不知怎么办,致使不少同学处于害怕处罚的紧张之中。

自主教育管理,完善制度是基础,没有一定的制度,自主就失去了依靠。但是作为一个班级,仅仅靠制度约束,行吗?制度约束,强调纪律、照章办事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忽略了从心灵深处启发学生;如果忽略了从日常细节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果教育没有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文化引领,那像小风这样怕在班级受约束的现象一定还会发生。

因此,在制度约束之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班级文化的引领,让遵守制度、自我完善成为学生内心自发的行为。

1 更新班级制度

根据班规制定的教育性原则,修改不合理的班规,完善班级制度,将班规精简为简单易行的18条。同时,发挥制度的提倡作用,将“不准”和“严禁”之类的词尽量从班规里删掉,改之以“提倡”,增加了大量的加分条款。这一变,制度就成了一种积极的导向,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起引领方向的作用。学生的心情豁然开朗,不再感到那是约束和压力了。

2 加强文化引领

文化,简言之,也就是“以文化人”。“化”不是强制灌输,而是渗透濡化、潜移默化。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们应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说话”,其实就是文化的隐性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要大力加强文化引导,不仅文化的硬环境,如教室的环境空间、寝室文化设置等等,要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从精神层面,从文化的软件上,如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制度意识、和谐意识等等,加强文化对学生的引导。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教育功效,让班级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家园。

当然,自主教育管理的误区还有别的种类,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嗦。但是无论如何,实行班级自主教育管理,我们都要按照下面一些关键词去把握:民主平等是自主教育管理的基础,科学的制度体系是班级自主教育的保障,独立自由是自主教育管理的特征,独立精神是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重要内涵,和谐发展是自主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这,才是衡量你的教育管理方法是不是自主的根本尺度。

上一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下一篇:我的老师我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