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质量初探

时间:2022-09-16 10:13:55

体育教学质量初探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学生身心特点;研究课标、教材、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探索科学的体育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性与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40-013.9]

前言: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近期,我国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教学质量提出高度要求。那么什么质量?质量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贯彻国家教育《纲要》精神,塑造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振兴民族的重大责任。下面我就此问题提出我个人的观点。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正确指导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教师要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牢固专业思想,乐于奉献,刻苦钻研,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明确体育教师职责。其次是课设计思路: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富有吸引力教学手段,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通过学习,促进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与技能,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二、围绕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从设计到实施过程,始终不要离开课程目标,它包四个方面内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各个水平(1-6)的目标不尽相同。

(一)运动参与:它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包含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两方面含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和应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练习能力,特别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技能分组,降低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通过某一堂体育课的学习,均能从中得益。

(二)运动技能:它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它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包含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运动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特别在高中新课改要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多种选修项目,以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并较系统学习,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在本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中,对"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再次强调要求。

(三)身体健康:体育课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包含形式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身体和健康意识、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生理特点--体能发展敏感期,侧重发展不同素质能力,例如:水平四侧重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际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具有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发展学生心理品质,适应社会需要。

体育教学中,只有涵盖以上四个方面目标内容,才能全面、丰满、充实。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此课程的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内容基础。

三、以人为本,合理选择,理解教材,有效教学

"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快乐,促使学生达到身心全面发展。"中国体育教育学会耿培新副会长提出。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合理选择好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材的选择始终围绕各自水平阶段的目标内容,在实践中,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选择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材,辅助教材调整范围更为广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同一水平阶段学生个体各不相同,例如:水平四初二年级学生,个体不尽相同。

四、采用科学的教法与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课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依据,科学有效的教法与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们实践中常常采用的教法与学法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挂图等媒介、设置疑问、情景导入、示范讲解、分组练习、巡视纠错等教法。体现"教师的主导"。

(二)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与交流等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适宜运动负荷,预防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科学的运动负荷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能延伸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首先要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和运动规律,了解学生各阶段身体素质发育旺盛期,选择好教材,安排适宜练习次数;其次要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合理搭配辅助教材,例如:体操与短跑搭配等。目前大家较为统一的练习密度35%-45%左右,平均心率100/分-120/分左右。

体育教学始终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预防学生运动损伤应贯穿课的始终,不能存在麻痹思想。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备好学生,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遵循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规律,同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关注个体差异;备好教材,根据教材运动技术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和适宜练习强度与密度;备好器材、场地,既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又要消除安全隐患。

小结: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把握准课标,围绕目标内容,合理选择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科学、创新教学手段,寓德育于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10年

2、《体育与健康(1-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11年

上一篇:音乐欣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 下一篇:双侧迁移理论在高职院校体育铅球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