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如何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

时间:2022-09-16 07:00:30

科学探究如何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

初中化学在学生眼里是在九年级刚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在任何一个化学工作者眼里就具有不可磨灭、独一无二的“美”,我们作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在进行化学学科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这门学科的“美”,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美”、“妙”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我们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既培养孩子的化学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发现、感受“美”的能力.这样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学生来说会多一点亲和力,同时作为一门学科,在孩子眼里又多了一丝吸引他们的魅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感受化学之美?笔者就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化学教学需要“美”的引导

在中国美学中,庄子和惠子在濠上对于“游鱼之乐”的辩论是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庄子的看世界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而惠子看事物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庄子强调“感”,惠子强调“知”,其实这两种思维在初中化学的内容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就考虑到了“感性”和“理性”,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强调化学教学中要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其实就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强调了美学上的“感”.美学不是单纯视觉、味觉、听觉上的享受,而是真正的心的悸动.没有美学上强调的“感”,也就不存在“美”,也不存在心灵的满足.

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需求不同,所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各自有一个美的概念,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来选择、决定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美的概念都不会相同,也正也是因为这个不同,世界上才能存在这么多种的美,也会存在那么多的态度和方式.对于一个初三的学生,他们如果不能看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美,那么他很难从心底里去认可、喜欢化学,如果他们不能看到化学这门科学的美,那么他的人生会缺少一份美的感受,他的思维里会缺失一部分化学思维,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大的损失.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美的感受,没有乐趣,那么我们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二、美学在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中的体现

在美国某科技馆的墙上写了这三句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科学是探究过程和知识结论的统一,学习科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科学”,也就是科学探究.

例如,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请将下图装置进行连接.

学生在解决这个探究的时候,利用已有的试剂和装置,根据实验原理,运用流动的观点,将装置连接起来.在连接好装置,将装置运用到实验室,达到实验目的的时候,学生同样也感受到了化学的“美”、探究的“美”.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言之美,被作为最高的美、绝对的美.化学学科中的美,没有清朗的语音语调,但是化学有它独特的语言,它的语言没有声音.所谓“大美无言,妙契无言”,对于化学来说是完全契合的.在化学的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三个过程中,完全是思维的力量在支撑着探究的进行,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完全可以利用化学语言来描绘.例如“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整套装置,在装置的起始位置开始“进行实验”,随着物质的无声的流动,达到实验效果,同时在“搜集证据”环节完全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天平去称量等无声的方法去搜集.即使在“解释与结论”环节也可以部分采用化学独特的语言:化学式、方程式来完成.

三、化学科学探究的教育需要渗透的美学知识

化学的“美”,是无言的.如果要用语言描绘,以上几点绝对是不全面的.科学探究本身就是美妙的科学行为,但是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如果不能将化学美表现出来,那么学生很难自主体会到美感,那么在学生眼里的科学探究就只是很多“兴趣小组”无聊的实验或者就只是题目,那么我们的科学探究的课堂就变成了习题课,就达不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了.学生在化学考试的时候,探究题得分不高,有一部分是基础不扎实,有一部分是探究能力欠缺,于是就会有老师把科学探究的教学分裂开来,分成基础知识课和解题技巧课.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短暂的效果,但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起到扼杀作用的.

1.探究过程设计讲究“适度美”.美丽的事物不是空中楼阁,美妙的探究就是因为它的实用美、逻辑美,才接上“地气”,探究的基本功是观察和记录、表达,这些都是“无声的美”的表达形式;探究的核心是分析和得出结论,这也体现了逻辑美和创新美;探究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和方案设计,这也是和谐美、流动美、严谨美的表达途径.不同的探究环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美”,美的前提是符合“适度美”,不同的环节难度不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对于不同的课堂要适度安排探究活动,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分配合理,只有这样各层次的学生才都能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的“美”.

2.教师需要具有“人格美”.化学中的科学探究具有独特的美,教师在教学时补充美学的内容,这些都能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充满美感.但是最关键的是化学教师本身还要具备一种美:人格的美.这种人格的美要充满科学的精神,充满美学意识,我们用这种美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鞭策学生;我们也可以充满艺术感的安排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得到心灵的享受;同时我们也可以多搜集一些体现科学家人格美的例子,让学生去体会化学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不朽的光辉,从而励志学好化学.所以我们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则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教学内容,从美学角度看待科学探究,我们的课堂才会有体现“美感”的可能.

总之,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能最及时、最清楚地感知化学的“美”,就需要较早地了解“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不是看不懂的公式,而是动态的科学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知到化学学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他们会很容易地做到自我满足,从而能够对化学产生长久的兴趣.

上一篇:物理教师教学个性化特点及其培养策略 下一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