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教科学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9-16 04:08:52

“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教科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并详细阐述了其在职教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及作用:激发学生潜能;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发展性评价观的形成。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教科学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智力和存在智力[1]。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3]。

一、利用多元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运用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反思我国的职教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不难发现,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学中必然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应该是生活性的、游戏性的和综合性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能引发青少年多个智能领域得到发展的内容。课程内容选择的前提是判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需要和兴趣就没有儿童的发展,需要可以产生兴趣,但兴趣并不限于直接的需要。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因此,小学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应重视区分儿童的一时兴趣和他的长期需要,培养儿童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4]。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了直观性,也进行了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了各种智能[5]。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性评价观的形成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实际上,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职教会学习和学会管理学习。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1]。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形成新的学生评价观: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习的水平状况,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要具有个性特征,尊重和体现每个学生的差异,激发主体精神[6]。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上,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学生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学生发展的现状和倾向,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职教科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备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激励评价,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将职教科学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中国:新华出版社

[2]纪红军.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3]宋梅.“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下半月)

[4]李保和.学习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J].甘肃教育

[5]陈仕品.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电教

[6]张玲.对教师科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上一篇:中职学校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翻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