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

时间:2022-09-16 01:39:15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

摘 要:加强中职学生的音乐教育对学生今后在学习、生活以及人生道路的发展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当今中职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对策

在多年的探索及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水平也大幅提升,音乐教育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给中职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结合当今社会环境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并解决是当前中职音乐教育及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表演而忽略学生表现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理解上、方向上的误区对音乐教育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教师教学理念出现误区。他们将学生能够顺利地表演音乐、具备音乐技巧当做了音乐教学的根本,并且制订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中职音乐教学偏离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2.重学科而轻整合

教师将音乐教学当成了音乐技巧与音乐知识的直接传授,音乐教学的活动同其他的教学活动被完全划分开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全是按照音乐学科所具有的逻辑体系来实施的,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科教学。

3.重训练而轻体验

过于重视学生对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知识的掌握,反映到实际教学当中就是单纯地教学生唱几首歌、跳几段舞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从整体上来说,造成目前音乐教学出现多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职教师以及管理者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想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就应当打破单一、僵硬的教育模式,让教师对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1.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技巧与技能的学习绝对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是在学习技巧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体验的形成,促进学生对审美感知的领悟与学习。将此作为出发点,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教学发现,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音乐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能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升音乐教学感染力

多媒体将色彩艳丽的画面和影像、悦耳动听的音乐、富有童趣的文字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糅合统一,将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动感内容。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忧喜,并在脑海中产生各种生动的画面想象,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欣赏、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音乐表现欲,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想的3D立体教学环境。

3.正确看待“技能”与“表现”二者间的关系

我们所教授的基本音乐技巧应当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要能够为学生所掌握。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舞步、手势以及乐器操作的基本姿势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明确了解这些技能的用途,并且在尝试演练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理解与创新。教师发现学生有创新的举动时,应当及时地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音乐元素,能够将学习到的音乐技能运用到不同音乐材料的表现中去。

4.将学科整合和主题式的教学思想融合到音乐教育当中

主题式教学注重的是多学科之间的整合,将多种教育内容渗透到目标教育内容当中,进而促进目标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主题式教学的方式来实行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对音乐感知的体验途径,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例如: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肢体表演、语言故事引导、图画辅助等相关的多学科内容,有层次、有目标地为音乐教育提供服务。

三、结语

在中职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建立美的感知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音乐实践贯穿到音乐教育的始终,使音乐教育能够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荣辉.音乐教育[M].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0,(02).

[2]赵一鸣.“兴趣”在学生初学钢琴中的培养探讨[J].湖南农机,2011,(07).

[3]林春菲.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1,(08).

[4]王莹.学生音乐教育游戏化探析[J].山西教育(教学),2011,(08).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研究 下一篇:探求课堂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