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01:03:48

关于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思考

摘 要: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帮助留守儿童忘记心灵创伤、开拓视野、充实知识结构、健全人格,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变得尤为重要。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属于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留守儿童;图书室;人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28-02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未成年孩子。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直接监护,这些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在生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容易出现性格心理缺陷、价值观偏离、学习成绩较差等现象,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孤儿”、“单亲孩子”或“问题儿童”的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质量低,意外伤害率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生活状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祖辈的隔代抚养。这种情况下,祖辈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因而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并且祖辈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年龄上的代沟更不懂得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上年纪大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另一种是寄住在亲戚家。这种情况下,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宽过严的管束,而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

另外,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小孩防范、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2.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问题多,易受不良因素影响

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锻炼,但长期缺乏亲子情感交流和指导,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叛逆、不合群的消极心理,形成任性冲动、为所欲为、敏感多疑的性格,难以建立对社会、对人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难以形成对规范和道德的遵从习惯,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现代传媒除给农村少年儿童带来新的学习、沟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灵带来伤害。当前互联网等新兴现代媒体已经渗透到大部分农村,为留守儿童沉迷于网吧提供了可能性;外出务工的父母又大都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以弥补其对孩子的关爱不够,这就为留守孩子自由出入网吧提供了经济条件;另外,农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及设施,而电游室、网吧的大门则向他们随时敞开,加之他们缺乏成人的管教或管教不严,这些都使得留守儿童丧失自我,沉迷游戏成为必然。沉迷于上网和游戏就成了部分留守儿童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

3.学习成绩欠佳,积极性不高,违纪现象多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日趋突出。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地区,大都为老少边的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因此,没有强自觉性的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上进心。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关爱、家庭教育的缺失,而祖辈及其他监管由于人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以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除了缺乏监管而不认真学习外,部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误区。农民工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父母描述或者亲身体会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对策思考

众所周之,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除了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课余生活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安排。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可以有效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所以,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是帮助留守儿童忘记心灵创伤、开拓视野、充实知识结构、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

1.政府作为领导者,负责组织规划、牵线搭桥

政府作为领导者,必须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建立由市(区、县)相关部门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建章立制,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在全省各县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使留守儿童接触更多知识,感受文化熏陶,获得心灵慰藉,丰富课余生活。

政府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要加强部门合作,整合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在涉及创建发展规划、图书资金来源、图书资金使用、图书室管理、图书保护与更新等诸多方面,扎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图书室建设管理体系。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一是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数目,确立该乡镇所建图书室的规模,使图书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合实际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问题。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将志愿者工作细分为“心理、生活志愿者”、“图书室志愿者”等。对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实施特别关注,进行“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图书室的建设、书籍的管理和充分利用,实行专人负责制,使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有课外书籍可读,组织各类的读书比赛,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崇高的精神。

2.社会作为承载者,负责筹集资金、广泛参与

作为帮助留守儿童,捐助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主要承载者,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社会中的各种企业、学校、个人都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贡献者。他们或捐助资金或捐助图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留守儿童图书室的建立奉献爱心。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爱心,是发挥社会力量,解决留守儿童困境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全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心灵困苦。积极倡导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结对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室,通过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家们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

其次,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还只是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步,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发展、完善才是一个长期需要我们关注的事业。农村留守儿童不可能永远都读同样的书籍,图书室的书籍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更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到更多知识,培养更浓厚的课外阅读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可以在不同时期捐助资金或图书给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妇联、团委也可以根据人们的爱心愿望安排他们的捐助时间和地点,从而促使爱心资金的合理分配;各留守儿童图书室之间还可以进行图书交换,既节约购书成本,又使留守儿童能够读到新的课外读物。

3.学校作为实施者,负责具体操作、管理使用

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来看,由于农村学校之间的间隔距离比较远,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捐助形式通常以学校为单位创建,从而达到满足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需要。所以农村学校是直接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的单位,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成为农村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学校肩负重任。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制度,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通过老师、同学、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的缺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通过创建图书室,使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弥补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心灵创伤,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

其次,为充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可以成立一个课外阅读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提高阅读兴趣,充实心灵。教师应指导留守儿童打破学校、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内外课外阅读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说故事、每周阅读总结等,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扩充留守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创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为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场所,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庄美芳: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现状调查报告[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1).

[2]陈旭:论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J].甘肃科技丛横,2009(1).

[3]文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研,2009(2).

上一篇:论合同法上的证据规范 下一篇:论边缘儿童的概念与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