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软件的三维建模课程改革浅谈

时间:2022-09-16 12:56:08

基于UG软件的三维建模课程改革浅谈

(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2.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基于UG软件的三维建模课程为例进行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学生带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同时改革了考核方式,整合拓展教学资源,开辟网络答疑学习新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UG软件;三维建模;课程改革

根据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自我控制力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动力等基本情况,结合自己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笔者对三维建模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带动法――先会带后会

这是教学改革的第一亮点。具体实施过程:课前跟辅导员、相关专业课教师和班干部沟通,按照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基础好且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适时停顿一小段时间,由各小组长负责保证所属小组成员都跟上进度了再继续教学(同时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周围没跟上的学生),保证在课堂上尽量不落下一个学生。避免了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厌学逃课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发生。同时,小组长和掌握较好的学生在给其他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所学知识。为了避免因上课停顿时部分学生无事可做情况的发生,还会提前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二、项目教学法

本门课程共分为六个项目。CAD/CAM概述、零件三维造型、装配设计基础、工程图设计基础、曲面造型及钣金设计。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把软件相关命令融入其中,避免了仅仅为了熟悉UG建模、制图、装配、钣金环境的相关命令而干巴巴讲解命令情况的发生。教师保证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使他们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带动法与探究性教学法的完美结合

具体实施举例:多方收集资料建立题库。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剩余的题目学生随机选取一个(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零件三维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请教教师。然后给定一个相互学习的时间,如甲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做第6个题目,就去查看名单,看第6个题目是哪个学生负责做的,让他找负责第6个题目的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建模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完成题库中的各类零件建模。为保证这一学习效果,在学习结束以后,笔者都会随机抽取学生和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整合教学资源制作与授课内容同步的视频

整合教学资源制作与授课内容同步的视频,而不是照本宣科,仅仅按照课本内容授课。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QQ群、QQ邮箱、校园网等网络途径把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这样便于没有完全消化课堂内容的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也便于由于其他原因没有上课的学生及时学习,跟上教学进程,开创了网络答疑这一新的答疑途径。

五、改革考核方式――奖罚分明

本学期采用了过程考核30%(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各小组间互评)、任务考核30%(每个学习项目所包含的任务和课后作业)、最终考核30%、随机抽查10%的考核办法。学生如对自己任务考核的成绩不满意,在本门课程结束之前都可以再次补考。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常规考核方法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及其考核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弊端。因为就目前而言,一门课程往往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这容易让学生形成惰性,尤其是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往往会忽略平时学习的重要性,考前临时突击,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而且采用常规考核形式补考卷一般比期末考试试卷要相对简单一点,有的学生会干脆不参加期末考试,直接补考,投机取巧。而本次教学改革采取的过程考核、随机抽查、最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时刻有紧迫感,认认真真学好每堂课。任务考核的成绩在整个上课期间都可以修改,这又给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教师要求学生每星期写自评报告,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适时调整;小组内成员互评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斗志;各小组间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些方法也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上述一系列的改革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相互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旧命令的更多用法,去探索新命令的更多功能,构建清晰的建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因为考核内容较多,学生的成绩统计比较繁琐,致使教师的工作量剧增,需要教师有耐心。网络答疑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需要教师有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张进春.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CAD/CAM》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2010(32).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路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