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语文从活动开始

时间:2022-09-16 10:53:29

爱上语文从活动开始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引入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从此爱上语文,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开展 活动 创设 机会 保证 时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01-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读、记、背、写、做为主,机械训练,简单重复,过于呆板。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应付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引入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动手、动脑,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爱学语文,爱上语文。

1 依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活动

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始终离不开书本。低年级的课本篇幅不长,但内容生动形象,情景并茂。为我们在教学中加入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头饰表演。低年级的教材中,绝大部分是以童话为体裁的文章,这些文章把动、植物人格化,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儿童介绍科学知识、自然常识,阐述道理。小孩学起来很感兴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从而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的理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了知识,而且还锻炼的学生的表演能力。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笔者让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个“拱”字是什么意思?小野猪是怎么拱的?谁来演一演小野猪拱的多卖力啊!假如你是它的同伴小袋鼠、小象会怎么做呢?袖手旁观吗?当然不是。他们在为小野猪叫好、加油呢!伙伴间的合作由此被揭示出来,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让学生一边演一边体会一边发现。演的目的不在于演本身,而在于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体会情感。儿童天生就是演员,只要你适时适当的给予启发,演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性的表达着自己对文章独特理解的过程。

2 预习课文时,做好准备,创设活动的机会

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对课文教学应大胆取舍,抓住文章的重难点,直观演示,通过学生的活动进行突破。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理解“瓶子里的水升高了”这个句子往往是有困难的。于是笔者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饮料瓶和一些小石子。在教学中,让小朋友做实验,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就慢慢升高了。在教学《詹天佑》这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找来玩具火车道和小火车。目的是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示,通过演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亲身体验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杰出才能。这样预习前的活动准备,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还为学生开拓了学习的思路,让抽象的知识,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3 重视综合性学习、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机会

语文书本中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有些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记记,没有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是白白浪费时间,所以看不到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足够重视综合性学习,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中“节约用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笔者改掉以往只是让学生读读资料,进行一下口头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实地采访。学生去集市、下工厂、在机关、到百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自己去发现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情况。然后进行科学调查,数据分析,写个小报告并进行总结。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写节约用水的倡议书,有的创编节水广告语,还有的画节水宣传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触很深,学生们通过活动不仅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有了社会责任感。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记忆犹新而且收获颇多。

4 创新语文作业形式,多让学生动手动脑

《走进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作业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新知识的拓展。因此创新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体验,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教师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写与记,而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做各种形状的生字卡片,第二天来到学校和同学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轻松地识字;在学习古诗时,让学生根据诗意添画;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让学生回去看相应的视频,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感受歌曲带给自己的快乐。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合理的引入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合适的活动机会。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让孩子不是在死板的教学中接受知识的传播,而是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探索知识,领悟知识。课堂从活动开始,让我们的学生从此爱上语文!

上一篇:多媒体的运用 使农村语文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调整数学作业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