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楼观 第5期

时间:2022-09-16 09:59:28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极,

世界辽阔星转斗移风云会际。

......

德贵德、上善德、认知有序,

人生雄伟指点江山繁衍不息。

......

这几句小诗是我读《道德经》后从心底飞出的歌。每每读及这五千言千古绝唱,心里总在想:距今约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老子(李聃),为什么会乘牛车越秦岭千里迢迢暮年壮志、来到陕西周至楼观台设坛宣道,在这里凝聚生成一部东方神奇智慧的伟大经典?和着心中的歌,我曾几次走进楼观。

楼观亦称楼观台,既是陕西周至县城东三公里处秦岭山脚跟底下的一处地域名,也是中国道教祖庭“楼观”的道观名。为了探究楼观的真实面目,在麦菽将熟的收获季节,我放弃了被楼堂馆所遮目掩匿的旅游专线公路,顺便道向东折返约一公里路程,踏进一片金色麦浪,放眼楼观。

大约二公里开外的秦岭叠峰耸翠、苍苍莽莽,夏日的骄阳播洒在漫山遍野深绿浅碧的树木枝叶上,跳跃在随风荡漾的麦浪上,折射出阳光变幻的丛丛翠点、粒粒金黄,蓝天下仿佛烟岚闪烁、斑斓飘逸,生灵享受着温暖、享受着灿烂,空气中洋洋洒洒地迷漫着大地山川、人文自然和谐共处的恬静,给人满怀成熟、对称、均衡、繁荣的心灵激荡。致虚极、守静笃。正前方海拔约580米的说经台,扇形坡面上坐南面北以老君殿为中轴,错落有序地由高渐低形成四个古建院落,如一轴山水泼墨古画卷飘挂在秦岭绿树巨岩上。当我刚刚闭起双眼想把这一切刻录进脑海的那一刻,空中的阳光使我的目光渐渐迷惘,眼前的景象变幻了:楼观台似乎朝秦岭心窝凹进,像是绿荫下秦岭母亲揽抱在怀中熟睡的婴儿。

当我的目光逐渐从说经台向秦岭山脊移动时,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醒悟:此地何以称楼观台?原来秦岭向关中平原过渡延伸时,在这里形成了一层层楼阶状景观,缓缓扶摇云海之上。近处秦岭向平原凸突部分是说经台耸立的第一层高台,不远处的炼丹峰是广厦的第二重雕梁画栋,再远处稍显矗立的秦岭山麓上,星罗棋布着凸现的巨石和凹陷的平台,在润泽清爽的绿树装扮下,形似一层层飞檐斗拱、飞彩流绿的人居工程楼群。这是一组虚幻中的真实世界:天赋灵犀地藏博大,青山显得雄伟静谧,轻摇的绿树掩匿着粉墙青瓦、吸引人们用目光搜寻世界“道法自然”的神秘玄机……建筑是民俗观念的物化符号,几千年前本无多少民居的山蛮荒野之地,祖先山民们却为它幻想创造出“楼观”这样美妙的地域冠名。一眼望去,群山烘托着古人对吉祥的期盼,满目青山都是先辈们指向未来的符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许就是老子来此地设坛宣道、慧眼借得楼观自然景象神奇变幻,为后人研习破解《道德经》这部超越经验的立体思维巨著埋下的伏笔?

偶尔翻阅周至县志,才知道此地名叫“石楼山”。由于当年老子在此设坛讲道,使《道德经》成为中华道教的圣经,从而确定了“楼观”道教祖庭宫观的地位,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称此地为“楼观台”,呼其乳名者已绝少。

现今的“楼观”被国家级森林公园簇拥包围着,绿树翠竹为伴,熊猫朱结邻。过千年老子手植柏,绕曲径深处的藏经楼,越高低错落的别院道舍,信步长廊庭院。从南坡登上“之”字形山道,站在说经台高处北望关中平原,金色麦浪一泻千里弄舞飘荡,渭河宛如一条黄色飘带从中流过。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隹。”据史料记载:老子来此地讲释《道德经》之前,有一名叫尹喜的人曾在此“结草为庐、观星望气、精思至道、不求闻达”,曾被周康王拜为大夫。这是我在楼观所能找到的、最早出现的一个“观”字,显然它作动词用,是“看”的意思。

我自鸣得意地品味着对“观”字的感悟,喜形于色地仰首探路……大约在二百米开外的山道上,忽见一白衫高道形拟手持木桨、脚踩竹帆,顺势山道行云流水般向山下飘来。待手遮眉头定神远望:年过七旬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着白海青、执蒲叶扇、踏帛纳鞋、顶玄铜簪健步在下山路上。见道长红颜美髯银须、身板挺拔硬朗,虽不期而遇却顾不得寒暄问候,急着讨教对“观”字的理解。任道长手抚长须,臂摇蒲扇,像以往那样用熟悉、亲切、神情关注的眼睛盯着我,兹以通感、斯以达言,随后说:“《周易》‘乾’卦第五宫为‘风地观’,这应该是‘观’字之原始意义。‘风’者为木,地代表坤土,树木生长在大地上,茁壮茂盛,引人注目观望,故谓之‘观’也。”随拱手话别离去。

从说经台南面拾级而上,大约攀秦岭五里,登上翠微峰顶,在古松劲姿、宫观清影的陪衬下,一葫芦状炼丹炉跃入眼帘,相传老子当年曾在此升火炼丹,史称炼丹峰。按照《道德经》的诠释,世界本原由天道、地道、人道相辅相成,其中人道是根本之道,没有人就无所谓大千世界。站在古炼丹炉前凭吊先人业绩,心里却别有一股清风徐来的清爽舒畅,走进楼观时产生的一些困惑,似乎已经有了些破解答案: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不仅把《道德经》视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论依据,还把《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奉为其人本理念的经典,进而创立了独特有效的传统养生术。在那个农桑文明的年代,青铜雕玉牙角虽已进入社会日常生活,铁器却刚刚露出曙光,更不用说当代司空见惯的显微镜、X光以及精细化工等精密仪器和试剂,尚根本无从谈起。中华先民的精英们仅凭历代相传的知识积累和肉眼观察,摸索出用火提取新物质增强人体功能的途径,显然是历史的进步。

落日余晖洒落在斑驳残损的古石碑上,表面苍劲有力的镂刻着“楼观”两个金石大字,像磁石般吸引着我的双眼,像是要告诉我些什么。在我转身返程的一刹那,古碑上的“观”字用无声的语言反复对我进行“观”字是动词还是名词的心理识别测验,使人不忍离去。是名词?从《道德经》在楼观形成那天起,天下道家丛林从此统称为“道观”;是名词!古汉语中“观”与“厥”字同义,指皇宫(城)外的高台,老子或许借用了“观“这个字的寓意,表达道家以辩证思维捍卫远古以来中华民族群体实践认知;应该是动名词,我猜想:古人很早就总结出大气环流对百姓生产劳作和居家生活的影响,他们在秦岭山下结庐观天、孜孜求索,应该说已经了解到了印度洋上空热带暖湿气流对中国北方降雨的影响,同时也观测到秦岭对气流的调节功能,“自古长安西风雨”,就是对越过秦岭的暖湿气流遭遇西北方向冷空气生成雨水的真实写照。诚然,当代人依靠卫星和雷达描绘出大气环流的态势,比前人对世界的认识前进一步,但时至今日,仍被很多天体自然和生命现象困惑,对许多涉及事物本质问题的探索仍旧与古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诸如破解夜空中闪电雷鸣的秘密,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暴雨等毁灭性天气,破解生命奥秘等等……周易“乾”卦中的箴言早就告诉我们,生命之树长绿!老子选择楼观来完成《道德经》这部不朽巨著,在这里创立了神州道教教派,规范了天下宫观称谓,进而深入至历史演进、社会发展、人生教化等基础学科原理,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秦岭的感召,是细致入微地记录了大自然的运行机理,他在这里用心血激活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

走进楼观,丰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会情不自禁地飞进眼帘,同时启示录般的心灵感受也会悄然驻在心上。

上一篇:惠及村民的科教文化园 下一篇:小张创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