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

时间:2022-09-16 08:49:26

试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

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按照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和运营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开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保基金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加大,如何在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成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

我国的社保基金从建立至今时间不算长,制度和体系都在逐步的完善中,近几年来,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积累数额巨大,截止2010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了8566.90亿元。具体来说,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在监管、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的推进。

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督为主,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为辅的监管体系。法律制度上,目前的法律规定主要有由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一些规章文件,为社保基金你管理提出了指引。监管机构的设置上,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国务院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

投资方面,本着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严格控制基金境内及境外投资的范围和投资于各种金融产品的比例,以社保基金直接运作与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促进投资方式多样化,通过战略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对投资资产结构实行比例控制,并保持投资资产的独立性。

风险管理方面,一方面社保基金根据资金性质和各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确立了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设定了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区间,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通过投资纪律性再平衡对股票投资实行比例管理,保持股票投资比例维持在资产配置目标区间之内,有效的降低了基金投资风险,提高了基金收益。

二、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仍然基础薄弱,经验积累较少,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社保基金违法违规案件就是证明。

(一)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只是制订了一些暂行规定和暂行办法及一些部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比较低,管理权限范围窄,难以实现对社保基金征缴、投资、营运等全过程的监督,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制度的后盾支持。二是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结构不合理。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既是管理机构又承担着监督职能,存在着道德风险的隐忧。其他的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等政府行政部门,行政监督的依赖性较大。而且容易造成监督多头、政出多门的问题。社会监督严重不足,第三方监督严重缺位,监督结构不合理。从监管的层次上来说,地方级的社保基金大多由各地方自行管理,政府监督存在时间和距离的障碍,常常出现地方违规违纪事件。三是监管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并且能公开一些社保基金运作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及数据资料都是汇总的资料,公众很难获得更细致一些的信息。而且官网上也没有可以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栏目,公众的建议或质疑无从响应,影响公众对社保基金的支持。

(二)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有待完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一是社保基金的管理主体存在分散性。当前社保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较多,首先是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其次是地方社保机构的再分级管理,导致管理主体的分散化,各方管理权限可能出现重叠或空缺,责权利划分不清,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保基金收支的总体情况,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费用等开支。

二是征缴管理上,首先,欠缴社保基金的现象依然突出。管理部门往往关注于本期基金的征缴而忽视历年欠缴资金,对欠缴社保的企业缺少及时的监测机制,强制性征收措施效率低下。其次,我国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由税务部门征收、财政专户管理、社保机构发放,部门之间由于会计核算的差别和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社保基金的隐性流失。

三是投资运作上,首先社保基金缺少丰富、灵活的投资渠道,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且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社保基金即使投资于资本市场,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狭窄,社保基金面临着增值的巨大压力。其次,缺乏社保基金投资效率的促进机制。监管部门的重点在于社保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多少没有硬性的规定,也很难作出规定,同时社保基金收益的大小与基金管理部门的绩效相关性不大,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基金,导致管理机构缺乏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动力。

(三)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不规范,风险得不到有效地防范

首先,缺少全面的风险意识。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很多层面,而且多变。基金管理机构在对风险进行认定时,常会有片面的判断:一是在对社保基金投资计划进行评估时,没有考虑预期可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社保基金出现意外的贬值。二是忽视时间价值风险因素,即使未来不会出现通胀或紧缩,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现实中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计算社保金投资收益率时,往往忽视时间价值因素而高估了报酬率。三是对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比如人口老龄化等产生的未来支出加大的风险,经济情况变化导致的费用增加等。四是对社保基金人为风险缺少有效的预测,包括委托风险、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这些量化起来较难的因素。

其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不健全。多数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建立在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基础上,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并不适合社保基金的特点,因而指导作用较差,出现风险预测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有的基金管理机构将基金委托于基金管理公司之后便不管不问,以受托人的报告为准主观臆造基金风险,这样既不负责任,也不切实际。正是由于风险评估存在的缺陷,导致不能建立配套、及时的风险预警,风险因素出现时措手不及。

第三,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面对社保基金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完全的预测到将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后续的弥补措施做后盾。而现实中,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对风险出现的反应很迟钝,觉察到风险了,但补偿措施却迟迟不出现,有时甚至损失都发生了。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无人负责,无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来弥补漏洞而放任损失的发生。

三、加强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多管齐下,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

首先,以完善法律制度为基础,加强社保基金的立法监督。根据社保制度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保障社保体系的良好运作效果是显著的。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出台专门的独立的社保法律,提高社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促进社保法律体系的规范化,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提供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保障监督管理效果。

其次,调整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是从上而下的过程,是相互协调的过程,因此,一方面在机构的设置上,当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领导是可取的,财政、审计部门的辅助是必要的,关键是保证这种监督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三者之外另行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社保理事会及财政审计监督进行再监督,这个机构的人员设置要拓宽来源,既要有行政力量,也要有社会力量,并且要保持科学合理的力量制衡,以充分发挥其再监督作用,有效防范监管部门之间合作舞弊的发生。二是强化辅助监管力度。完善社保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监督,因为大部分社保基金是由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的,做好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行政监督提供一手资料信息,把问题遏制在初期。另外加强社会舆论和金融市场监督,构建多重防线,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另一方面,在统筹层次上,应提高中央级与地市级基金的协调水平,定期报告汇总社保基金监督情况;严格各级管理机构责任归属,严惩损害社保基金安全的行为,促进各级管理机构认真负责的从事监管工作。

第三,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数据库建设,所有数据均实现数字化存储,完善行政部门内部及与基金托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因地制宜的引入创新的软件系统,提高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人员信息技能培训,硬件与软件结合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三是信息披露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时公开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数据,方便公众获取信息。重视网络信息服务,开设问答专栏,为民众解疑答惑,搞好公共关系管理。

(二)强化社保基金运作管理,提高增值能力

一是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管理。由于覆盖范围较广,各类基金征缴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征缴方式和方法,严格审核收缴工作,防止隐瞒、漏报保险费的现象,结合行政、经济等手段确保基金及时征缴,减少保费滞留,重视欠缴保费的清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

二要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首先,做好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及时编制社保基金管理计划,为全面的掌握社保基金的收支结余状况和趋势预测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大社保基金运行管理力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限,实时监控社保基金运用,做好核算分析工作,定期考核基金运营管理成果。

三要做好社保基金增值投资管理。社保基金的增值管理是运营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发展还不完善,投资领域风险很多,因而社保基金增值压力巨大,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原则,不断拓宽社保基金增值渠道。首先,继续保持稳健的投资大方向,保持在国债、银行存款投资方面的比例,满足日常支出的需要,并根据支出预测及时调整投资的种类和期限结构,控制好资产不匹配风险。其次,积极寻找多元的增值途径,分散投资风险。当前主要的投资工具仍是股票、债券,股票投资要注意投资目标的选择,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历年收益情况和市场整体状况来测算出一个合理的收益率,然后分析选择最能达到这个收益率的股票投资组合,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实行指数化投资方式,保持收益率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等一些较新的投资工具也逐渐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对象。第三,扩展社保基金的投资区域,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流动,社保基金的投资也不能被束缚在国内这个狭小的范围,也要重视海外市场的延伸。通过委托世界知名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部分基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汇率差别来获取高收益。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借助于专业的基金管理投资机构的力量是我国社保基金增值的关键,他们既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又拥有对资本市场运行敏锐的洞察力,因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预期的增值目标。

(三)防范社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安全

首先,提高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全面性。准确的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将货币价值因素充分的应用到风险检测中来。扩展风险分类范围,既要考虑法律风险、技术风险、资产风险等惯常的因素,也要考虑到那些并不直接的影响社保基金安全的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努力寻求量化的指标与途径,使它们的影响可视化。其次,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风险的实时监控与信息收集、风险的发现与分析、风险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合理风险监控指标的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三,强化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作为事后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社保基金来说,风险的补偿要保持高度的灵敏性和及时性。这需要畅通的信息传达机制的支持,也需要前瞻性的风险补偿计划做后盾,更需要补偿资金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宏.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经济师.2005(9).

[2]孙扬.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经济论坛.2007(24).

[3]高远.浅议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完善.经营管理者.2010(23).

上一篇:关于基于生态经济的建筑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穿行测试方法在E&P石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