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

时间:2022-09-16 05:44:53

城市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

中文摘要:本文从历史地段在当今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对正定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探讨具有“小规模”、“协调性”、“多功能”、“包容型”、“可持续性”的柔性开发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历史地段、柔性开发、小规模、多功能、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历史地段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1.1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对于历史地段,保护和开发总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全部外迁的完全保护,经济实力不允许,而商业性开发就面临着传统的破坏与丧失。矛盾根源不只是经济的,更多的是来自观念的:一方面对保护的理解,一方面对开发的认识。保护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开发不是肆意破坏,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对话,而且有话可说。

1.2历史地段功能配置问题

在城市历史地段中现存建筑多数为住宅,由于土地价差往往成为开发商争抢的对象,历史地段也因而由城市的 “贫民窟”成为了摇钱树。矛盾突出表现在商业与居住的冲突上,加上改造更新历史地段中大量的民居,存在基础设施陈旧,低层高密度,动迁费用高,若在地段保护中维持大量低容积率的居住功能,经济问题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实施障碍。现代城市开发中历史地段的合理功能配置问题值得研究。

1.3历史地段更新存在风格上的争议

新建与改造的仿古建筑也许太多了,或者说不成功的太多,使得各城市中市民甚至业内人士对古风失去兴趣。一百多年前上海南京路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商业街,而今“中华第一街”上的百年老店展示的“传统”却已经是西洋的了。历史风貌应当从新认识,仿古与保护没有必然联系。

1.4原有形态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一方面位于城市旧城区的历史地段生活环境脏乱、基础设施陈旧,急需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原有的结构形态、历史风貌是历史地段的价值所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传统文化物质载体上孰先孰后?在历史地段中“人”与“物”的共同保护始终是一种理想的目标。

2 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政策

高强度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政府部门讲求的是成效,然而一次性的开发建设改造,往往割裂了前人,也拒绝了后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历史地段保护和开发中如何体现?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历史地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从思想观念和措施手段上应当取一种中间路线,即体现更新改造“小规模”、具体操作“协调性”、土地配置“多功能”、设计风格“包容性”、规划理念“可持续”的柔性开发方针。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对策:

2.1柔性开发的思想基础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两种保护观。在求真求实的学术传统和主、客相分的思维方式下,西方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强调历史的真实可读性。1964年于威尼斯ICOM大会上通过的《威尼斯》写到:“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见证。……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他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这便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于历史建筑保护方法和观念的总体写照。

历史地段的保护有别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历史地段不仅占据了城市中的显要地块,同时还生活着大量的城市居民,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历史地段的保护涉及了许许多多的城市问题。我们把眼光始终盯着历史地段具体的物质形态的保护,就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建构保护与开发的新理论、新方法。事实上,那些飘离在物质载体之外,隐藏在物质传统形式背后,通过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审美情趣、生活习俗、文化心态等等,才是反映历史地段传统精髓的“法”与“思想”,在着重保护“法”与“思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将保护与开发在历史地段中统一起来,也才有可能使历史地段重新在城市建设中重现活力。

历史地段柔性开发的思想就是要将保护与开发在新观念下结合起来,保护历史地段中传统文化的记忆,同时也保证人的现代城市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对待历史环境与地段,是开发还是保护成为非常尖锐的矛盾,出现了传统风格桎梏与都市风格消失的问题,而今的日本历史保护实践中,已把历史环境保护作为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在保护与开发的手段上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2.2柔性开发的运作方式

2.2.1.细致的调查、合理的分类

开发的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基础上,需要细致的社会调查与全面的经济分析,并对历史地段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结构进行透彻分析,对开发项目的土地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宏观结算,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体的保护和开发规划,使景观特征和传统风貌能够切实得到保护,使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结合地段内建筑类型、设施情况、居民意向,以及周围的城市环境,对历史地段进行分类,根据情况灵活对待。

2.2.2.多样的地段功能结构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来看,城市都需要尽可能丰富多样而且相互支持的结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简·雅各布斯在考察了美国许多大城市之后得出结论:那些充满生气的街道和居民区,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失败的城市地区往往明显缺乏多样性。将历史地段的土地功能简单地划分,无论是单一的住宅群,或是成片的商业综合体都会使原来丰富的生活内容变得乏味,难以恢复原有的社区活力。

2.2.3.小规模、分阶段的实施政策

街区本身是城市形态构成的基本单元,有着与城市组织结构相应的街区肌理(建筑体量的聚集方式)和街区质地(道路、建筑物及开放空间等的模式的组合)。而在现代城市中的历史地段是特殊的城市单元,有着体现其独特风貌的街区肌理和街区质地,我们在开发改造时,只有顺其肌理,以小规模的方式以新置旧,有机的更新才能做到既更新地段的物质实体,又保护了传统的文化精髓。

小规模并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在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分阶段的实施。

2.3柔性开发的运作方式

柔性开发的规划设计要以全面、理性的眼光从整个城市来看待历史地段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并将现代城市设计思想渗透到历史地段开发的整个过程。

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规划,不仅对有价值的传统物质载体进行保护,还应体现对人的保护。历史地段中对人的保护,一方面指居住在历史地段中的居民,对他们物质生活的保护,传统的建筑街道给了城市一个历史文化的记忆,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社会群体则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活载体,正是有了他们历史地段才成为城市中有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指对整个城市居民以及后人,因为历史地段是属于整个城市的。对人的保护才是使历史地段在城市中再生的最终目的。

柔性开发规划必须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念和资源限度观念。人类文化遗产是一种既易受迫害,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当理性地控制历史地段的文化价值的商业性开发利用,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为将来留有余地。

以下结合对正定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具体说明柔性开发的方法与策略。

3 正定历史地段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3.1正定历史古迹区的文化价值与城市发展

正定,原名“真定”。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距北京260公里,是部级历史文化名城。 “真定”一名始于西汉。西汉时期,在此设立真定县。隋唐时改称镇州。五代时升其为真定府。北宋时期,真定成为河北西路的路治所在。元代,是真定的鼎盛时期。当时,作为中书省(辖区大致包括今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全部,内蒙古大部及河南省北部)治所(相当于今省会)所在地真定,城垣高大,集市繁茂,是当时黄河以北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文学史上,此时的真定是河北元杂剧创作中心。在军事上,真定与山东东平、济南,山西太原是元代黄河以北的军事重镇。还曾一度作为反叛者的都城——“伪中京”(一见《续史方舆纪要》卷十四中对真定府的介绍)。明清时期,真定地位虽有所下降 ,但仍为府治。清朝雍正年间,为避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并沿用至今。自晋代至清末1500多年间,正定一直是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素有“九楼四塔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说。境内现存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两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隆兴寺尤为著名。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城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重修后定名为“隆兴寺”,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8.25万平方米,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寺内摩尼殿、倒坐观音、转轮藏、龙藏寺碑、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千佛墩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说:“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的隆兴寺。”

与隆兴寺遥相辉映的还有四座古塔。天宁寺凌霄塔(木塔)是一座木构为主的楼阁式塔,高18丈,威武雄壮,粗犷奔放,好似古城的守护神,其稳定塔身的塔心柱式结构在早期木塔中屡见不鲜,而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广惠寺多宝塔(华塔)的造型突破了常规,主塔雕塑华美,耸立正中,四隅小塔环绕,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犹如雍荣华贵的妇人,是中国现存花塔类型中之佼佼者。临济寺澄灵塔(青塔)造型简洁,颇具轻灵之气,宛如婷婷玉立的少女。它是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唐代高僧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故而被视为临济宗的发祥地,吸引着海内外佛教信徒,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开元寺是研究唐代佛教寺院布局的典型实例,寺内须弥塔(砖塔)朴实无华,颇具唐风,恰似老成持重的长者;寺内钟楼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另外,国内现存最早的五代时期的文庙大成殿,绵延12公里的古城墙等,都以不同形式记录着古城的沧桑。

正定历史地段是石家庄市地区文物古迹最集中,民居保存较完好,最能代表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地段。在石家庄市总体规划中,已将正定历史古迹区列为保护区,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制定了对该区采取重点保护与适当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它对城市的开发,不仅有文化历史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定历史保护区的复兴将使城市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3.2正定历史古迹区的问题研究

实地调研的结果是:地段内大多数居民出于地段优势和生活设施陈旧的考虑,希望就近搬迁。为了维护社区结构和居民文化圈的稳定,该地段内也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住宅开发。

从市民意向调查表明,正定历史地段应是商业、观光、娱乐、居住等等综合性的功能定位。从现状上看这里有青年公园、商业市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住宅群,由此可见正定历史地段的功能必是多样的。

地段内建筑产权复杂,开发需由政府出面协调。由于是多家单位和个体经营共同开发,多家设计单位分别设计,因此要有详细的控制规划。资金以商业开发、合作集资和政府拨款等多种渠道,并且对于不同地块采用保护、维修、改造、保留以及重建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形成一种多样化、开放式的保护更新模式。

3.3 正定历史古迹区的规划设计构思

总的规划构思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化整为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手段。在设计时统一考虑人流、车流的出行,使人车分流,建立两条机动车疏散道,减少机动车对步行区的干扰,建立步行与机动车通行的联结体系。规划时注重城市景观,体现并深化石家庄的视线走廊。

正定历史地段在城区范围内,以中山路为界可大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中山路以北的住宅商业开发区和中山路以南的历史古迹保护区。

针对两个地块的不同内容和情况,规划设计上分别对待如下:

(1)北部地段考虑建筑开发的弹性与可持续性。保护和保留工人影院、县幼儿园、人民医院等现状单位建筑,对现有的街巷体系进行整修性更新,对该区内特有的表达风情风貌的环境、设施进行保护,如街巷的尺度、走向和空间特点等。在新开发的住宅项目中,控制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尺度关系,考虑院落空间的组织,强化传统的空间机理。

在规划稍大体量的商业建筑时,可以考虑通过修建步行街的形式将宏东商场、梅山商城、华阳商场等商业区纵向联系起来。风格可以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具有包容性。使步行街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同时又能与南部历史古迹区的风格形式相协调。

(2)南部地段主要是历史古迹分布区,规划时处理好北部住宅商业区与南部旅游风景区的过渡关系。设计时应考虑住宅与商业公建的有机布局,最大限度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可以结合现有的燕赵南大街商业街建设一条集商业、文化、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步行商业街。该街区全长可达1478米,所处位置正是历史上京官入城的必由之路,沿街店铺林立,十分繁荣。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钟楼、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长乐门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散落其间。其中,长乐门位于街区南端,历史上与古城其余三门一样,均由内城、瓮城、月城组成,内外相连,浑然一体,“三关雄镇”之嵌石题匾,向人们昭示昔日的雄浑与繁华。街区改造则新建商业店铺百余套,可采用明清式建筑,并铺设仿青石路面。街区内名胜古迹与街道两侧古建筑浑然一体,再现明清时期正定古城之风貌。

4结语

历史地段的发展应是多模式的,不可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用柔性开发的观点灵活地对待城市中的历史地段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待历史地段的发展,把地段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环境中去,从城市建筑组群的角度发掘、创造环境特色,使它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注入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吴良镛,方可,张悦.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用城市设计的手段看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与发展.华中建筑,1998:3

4、侯幼彬.建筑的“软”传统与“软”继承.建筑师,39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陈薇.文物建筑保护与文化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附图:

附图1:正定城区规划地形图

附图2:正定燕赵南大街街景现状

附图3:正定临济寺澄灵塔

附图4:正定隆兴寺内景

附图5:正定隆兴寺鸟瞰图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上一篇: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下一篇: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成熟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