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三化学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9-16 05:14:47

浅析初三化学的创新教学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只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紧跟学生的获取知识的需求。本文从充分认识初三化学的课程特征、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课堂导入技能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对如何对初三化学日常教学进行创新。

关键词:创新 课程特征 科学素质 课堂导入

一、充分认识化学的课程特征

化学教师充分认识化学的课程特征是有效实施科学化、创新化化学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教师们认识到了化学的课程特征和课程的价值,才发挥了教师们的创造潜能,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得教学改革的成绩。化学的课程特征主要包括:

1.化学思维与方法的特征

(1) 微观思想。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建立微观思想。树立对物质微粒性的认识, 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一些自然现象, 进而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微粒构成物质、物质不灭、物质运动变化等基本的科学观点。

(2)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 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 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反映结构。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存的物质环境, 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 物质的特殊表达方式:化学语言。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包括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所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方程式和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化学需要用特殊的人工语言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因此,化学语言是交流表达化学知识的手段, 在化学学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化学教学的创新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化学课程中落实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化学课程具有“科学味”和“化学味”,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如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 笔者认为化学实验的功能主要有二: 一是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 学习科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 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或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验证化学理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 一般都是首先从物质的性质入手。物质的性质, 特别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 使物质发生变化才会呈现出来, 被学生所感知。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 获得化学实验事实, 在此基础上, 进行科学思维, 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理论。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义务教育的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特别是如何全面观察。只有对现象的准确观察,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2.突出化学思维的培养

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微观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 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咎于微观结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建立物质的微观模型,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首先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微观思想指导对物质变化的研究。其次, 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生微观思想的形成。由于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的, 因而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因为学生想象力发展水平以及个体的差异性, 部分学生对微观思想的理解存在困难, 我们就要用多媒体、模型、拟人化的图象等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在进行宏观实验的同时, 尽量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实质来帮助学生发展微观思想。第三,加强学生对微观认识的表达与交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智力高低的不同、认识水平的不同, 学生对微观知识的理解掌握总会有不同。通过相互交流, 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3.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

化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身边无处不化学, 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 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 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重性,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教师需培养良好的课堂导入技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化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多采用两种导入方法,一种是直接导入法:即上课后,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出学的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进程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种则是温故导入法:即指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将学生带进新知识学习中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能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我们在这里要介绍几种创新的课堂导入方法。1.成语导入法,如用《几种重要的金属、合金》——“百炼成钢”等形式导入;2.诗歌导入法,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如《碳酸钙》——《石灰吟》;3.实验导入法,趣味性和艺术魔力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4.设疑导入法,如用《氮族元素》——大家知道《水浒传》中武大郎是怎么死的吗?这样形式的疑问句导入;5.谜语导入法,如讲解《硝酸的性质》时可出一谜语:鄙人全身色紫红,传热导电有奇功;投入仙水棕烟起,绿水翻滚吾消溶;波涛涌上铁架山,水过山波一片红。(打一个化学实验)——铜与浓硝酸反应,硝酸铜与铁反应;6.比较导入法,如讲到硅时,可以用硅与碳同主族,试推测硅的物理性质、硅的氧化物、硅酸及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等等导入。

结语: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化学课堂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变为注重学习结果、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型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拥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彩玲.中学化学教学创新[J].创新论坛.2012

[2]马水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新”认识和“新”实践[J].教育战线.2012

上一篇: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反思案例 下一篇: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