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行

时间:2022-09-16 03:06:27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行

摘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之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爱的品德,自信的品德,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愉,开始充满音乐的人生。

关键词:审美 爱 自信 负责 行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因此,音乐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很重要。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会使人的情趣更高尚,古埃及人就称“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音乐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体验。音乐以美的音色、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它发之于心,因此也能动之于心。“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乐本篇(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音乐正是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悦,它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音乐教学给学生的审美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比如在欣赏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在音乐艺术领域和生活中分辨高雅与低俗、美好与丑恶的能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的品德

从现在的家庭情况来看,许多家庭经济环境好了,应有尽有。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一小孩转,小孩已在过多的疼爱中养成向别人索取爱的习惯,而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周围,如何去爱别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的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音乐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学好音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此,教师要保持热心,就是一颗童心,是指对学生各种事情要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你对他们的事情无所谓,要让学生觉得你特别关注他们的每件事情,所以,做到关注每位学生十分重要。

(二)应注重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比如,我上音乐课时,让学生比一比谁最有爱心,能真正帮助同学学习;要求学生欣赏他人表演,为他人的表演提出建议,帮助表演的同学认识自身的不足,这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爱心的方式;再如,在教《美丽的花蝴蝶》一课时,对学生强化爱心教育。

(三)重视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养成爱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的、爱的力量。要重视课后的延伸,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描绘图画来表达;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还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自己的亲人表达自己心中对他的爱的感受。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品德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刃而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唱歌时的自信心。(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唱歌教学不应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败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学生从小拥有一颗自信的心,那将会为其人生带来更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懈的教育。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许多专家认为一个缺少道德、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可见,责任心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被他们所录下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五、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应是每个人的座右铭,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养成自信的品格、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并用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2]童忠良、王斌清、孙晓晖《绵貌和悦的音响》

[3]庄裕安《音乐气质》

上一篇:浅析中学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下一篇:对话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