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24 07:50:37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梳理知识结构 (3)改造课本例题。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旧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大胆改革,彻底抛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学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2、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提出关于学习重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即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自学中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与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从新知识的性质、算法、算理、关键词上提出问题。这样既能强化问题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额质疑问难的方法。

(3)从错误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以正确的问题作为向导来提出问题。学生们挖掘出“错误”存在的潜在因素,不仅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发现意识。

二、梳理知识结构、重视“说、看、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整理知识网络结构,培养思维能力

传统的复习课,一般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简单罗列,并配加练习,而没有做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的学习只是按教师的思路炒一遍“冷饭”。感觉枯燥、陈旧,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大大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参与到对整块学过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重视“说、看、做、想”,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说理,在“说”中训练初步逻辑思维。学生在说理过程中,不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意安排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努力培养他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习惯。

(2)指导观察,在“看”中培养直观形象思维。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空间观念薄弱,观察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3)加强操作,在“做”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进行直觉思维,从而进行抽象概括,使思维得以提升。

(4)启发想象,在“想”中培养联想思维。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三、改造课本例题,强化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新课标提出要学有用的数学。为此,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以下两点措施。

1、将例题加以引申、综合、深化

例如在教《概率》这节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有一个骰子,你随便一丢,丢到“5”的可能是多少?

恰巧,这与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摸弹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用加以深化,就可以了。于是我在听到学生的答案1/6后,追问:如果给你两个骰子,一起掷出,都掷到“5”的可能是多少?学生直觉得出错误结果,通过讨论学生恍然大悟,这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研究的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通过引申、深化,综合,会加深许多题目的应用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2、给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是改造课本例题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课本上有些例题脱离了我们生活现实。所以,给课本的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到市场调查自己喜欢的物品的价格,再在班上交流并思考:“为什么商场要标明物品的单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已见,最后理解了归一应用题必须先算出单一量这个原理。我们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例题放入到“购物”“游戏”“春游”等具体情境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就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可以将例题进行改编,使数学更能接近生活,作用于生活,让学生能够学有用的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正银,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对例题的深化和改造[J]

[2]王吉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3]方小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尝试[J]

[4]邵晓宁,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自主学习[J]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析新课标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