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时间:2022-09-16 02:59:17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摘 要: 文言文阅读教学有“言”无“文”、有“言”少“文,导致文言文课程价值严重萎缩。本文从近五年课标卷第6题说起,从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常被忽略的“概括和分析”入手,阐述“概括和分析”语文活动教学流程,训练学生生成“概括和分析”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彰显文言文教学的课程价值。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概括和分析 语文活动 能力生成 素养形成

一、2012年至2016年课标卷第6题考什么

先看近五年全国课标Ⅰ卷文言文的选文,2012年的选文是《宋史・萧燧传》,2013年的选文是《明史・马文升传》,2014年的选文是《明史・韩文传》,2015年的选文是《宋史・孙傅传》,2016年的选文是《宋史・曾公亮传》。试卷选文都是正史中的人物传记,朝代集中在宋代、明代。再看第6题考什么:近五年的第6题题干表述都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题干可知,考核目标是“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考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是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在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层级,能力层级为C级。再具体看“概括和分析”:高考文言文传记的阅读材料会描述和评价关涉传主的事6至10件,而命题者会把6至10件事分为4方面作为切入点,用A.B.C.D四个选项对4个方面的事件进行概括和分析,而这四个选项根据事件内容一般会从传主的行为事迹、性格品行、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设题。如2016年课标Ⅰ卷第6题A.B.C三个选项是从传主曾公亮的行为事迹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D选项是从作者对传主曾公亮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又如2015年课标Ⅰ卷第6题B选项是从传主来护儿的行为事迹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C选项是对传主来护儿性格品行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A.D选项是从作者对传主来护儿的情感态度(评价)方面进行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近五年课标卷第6题所考的概括和分析,就是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事件要点,概括事件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然后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支撑概括的内容。考题考什么,是对课程内容的反映,是对教学内容的检测,概括和分析能力和素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培养和生成,所以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当下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

直面当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有“言”无“文”、重“言”轻“文”、“言”“文”割裂的事实,教学过程就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及用法解释,就是文言句式的语法辨析,就是句子的翻译。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词义解释课,上成了文言特殊句式和一般句式的对比辨析课,上成了整篇课文的句句翻译课,上成了机械记忆背诵的文言知识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述道:“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把文言文阅读上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而不是单一的“言语”课。若文言文阅读课长期有“言”无“文”,就会导致文言文课程价值严重萎缩。同样高考生做第6题时由于缺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缺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分析事件的能力,缺乏判断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将导致学生做题时只能简单地提取文本信息,结果做题时错误率高,甚至在迷迷糊糊中对考题选项进行猜选、乱选。

三、如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概括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篇目17篇,按体裁辑文。必修①古代记叙散文3篇,必修②古代山水游记3篇,必修③古代议论散文4篇,必修④古代人物传记3篇,必修⑤古代抒情散文4篇。古代记叙散文要概括和分析记叙的事件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山水游记要概括和分析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古代议论散文要概括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据,古代人物传记要概括和分析传主行为事件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抒情散文要概括和分析触发抒情的景和事及抒发的情感。这里以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例说教学过程中实施概括和分析的语文活动。

(一)梳理――信息提取和筛选。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8段、第19段教学为例: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活动:学生动手标注段落中的句子,梳理蔺相如的言行,即蔺相如所做的事,然后学生说出来:1.((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4.蔺相如固止之(舍人)。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通过梳理第18段、第19段,提取蔺相如所做的事四件,所说的话两句。学生对这两段中描述蔺相如的信息提取完整了,两段的文意也就理解明白了。

(二)概括和分析――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原因。

还是例说第18段、第19段。在信息提取和筛选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活动:训练学生对蔺相如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进行概括和分析。如何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原因呢?先将同类意思事情合并,然后概括行为,抽象出中心意思。如1、2、3件事可以合并在一起,行为是蔺相如退让避匿,中心意思是表现蔺相如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仇的高义,因此可概括为:蔺相如不与廉颇相会、争列、避匿,表现了蔺相如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仇的高义;4、5、6可以合并在一起,蔺相如不与廉颇相斗的原因是“吾念之”、“为此者”,中心意思是表现蔺相如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因此可概括为蔺相如不畏廉颇,但不与廉颇相斗的原因是两人在,其势在,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通过概括和分析等语文活动,学生可类化归纳事件,理解作者对事件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通过这样有范围、有目的的训练,形成概括和分析阅读内容的能力。

(三)学生命题――将概括和分析能力落实在课文中。

为了加强概括和分析能力实践,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动手命题,学生对文段内容的信息提取和筛选会更全面、更精准,对文段事件的归纳和概括的思考会更深入,对文段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把握会更明晰,对题目选项的内容表达用语会更挑选。通过命题,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入的领会。比如,引领学生对第18段、第19段进行概括和分析,在理解文意、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命制题目:

6.下列对第18段、第19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闻听廉颇相见必辱之后,不与之会,不与之争列。他多次隐忍退让,不是害怕廉颇,而是两人不能共斗,以保国家安全。

B.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引车避匿。他隐忍避让廉颇,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

C.蔺相如坚决挽留门客。他认为隐忍退让廉颇,不是门客认为的是羞耻的事,而是因为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是因为我们两人在赵国,不能因为私仇而相斗共伤。

D.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令人仰慕。他退让避匿廉颇,是为了避免两虎共斗,造成两人不能友好共存,给强大的秦国用兵赵国找到机会。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不计私仇、以国家为重的品德精神。

此题不正确的一项是B。错在蔺相如隐忍避让廉颇的原因分析:一是“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句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是“认为自己职位在廉颇之上,没有必要两人正面发生冲突”,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以上设题A项是传主蔺相如两件事的概括和分析,B项是蔺相如一件事的概括和分析,C项是蔺相如一件事的概括和分析,D项是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和分析。这样设题对接了高考文言文阅读第6题的命题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命题,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提高相应的概括和分析的语文素养。

四、文言文概括和分析教学的价值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编审在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思路时说: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总目标”的表述是:“高中语文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她在谈及语文课的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时说:语文课不仅是知识和文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活动。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利用文本,运用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凝结为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与过去纯知识体系理念、听说读写理念是不同的。

在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路时,人们关注到“语文活动”、“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这几个层级层面。而以上论及文言文教学中的“概括和分析”等环节:梳理――概括和分析――学生命题。其实质就是针对文言文教学“概括和分析”设计的小的专题语文活动,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学生学会对阅读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概括和分析文言经典篇目中的人物事迹、品格精神,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滋养,滋润学生的品德,逐步向“立德树人”的课程总目标迈进。另外,教学文言篇目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学生深入领会阅读内容,体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和当下文言文教学的片面性,提出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做到“文”“言”并重,彰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程价值。

上一篇:一个“蚂蟥”养殖户的创业之路 下一篇:石油院校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