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无为而为”

时间:2022-09-16 12:55:54

叶存洪,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政协江西省委员会委员。

在今天的学校管理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有”多“无”少,也就是说,一些校长更多强调和展现自己的职位、权力的“显性”存在,面对以具有较高自觉性为职业特点的教师,缺少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管理理念。比如,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中间还要不定时巡查,把教师当“小工”管;大事小事亲自“盯”着,唯恐自己不在现场,学校就会出乱子,把校长做成了“监工”;教师所带班级考试排名不理想的,轻则亲自约谈,重则会上公开点名;“推门”听课,事先不跟教师打招呼,还四处作为教改“经验”来宣传;班子会上“一言堂”,几次下来,其他成员看到自己说了也不算,就噤若寒蝉;对规章制度,在合乎自己意愿时就执行,在不合自己意愿时就把它撇在一边,作出变通和“解释”……

其实,学校管理跟企业管理不完全一样。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对体力劳动者,要以效率管理为主,过程做得好,效果自然好。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就是这方面的理论基础,电影里卓别林的表演就是这种管理方式的“写照”。而对知识工作者,则应以管理效果为主,让他们在过程中,按照专业特点,自主发挥。因此,校长在实施管理时,既要有“有”的管理,更要有“无”的管理——“无为”而为。

这里讲的“无为而为”,主要是指要授权,要尊重,要给教师自主和自由,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去发展。校长专注于学校的重大或重要问题,授予各主管以事权,并为之排除困难,养成各人自动自发的工作精神。艾森豪威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各部门领导都要来拜访,谈谈各自的工作。于是他每天要接见两三位院长或部门负责人。几天后,他问副校长,像这样的人一共有多少,对方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两手举过头顶高声喊道:“天呵!太多了!太多了!我当盟军统帅的时候,只接见三位将领。我完全相信这三个人,他们手下的将领,我从来不用过问。想不到我当一个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负责人,他们谈的我不大懂,又说不到点子上,这对学校实在没有好处。”虽为大学事例,但管理的原理是互通的。的确,校长在管理哲学上应有一个“自我解脱”,不要什么事都紧抓不放。这绝不是不负责任,恰恰相反,它是教育的本义,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大树底下固然“好乘凉”,但是,大树底下往往“不长草”!校长过于强势,“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副手也好、中层也好,便只能是“你能干”,我“乐得轻松”,搞不好我还“等着看你笑话”。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在中国卓越校长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说,我的教师只要不上房揭瓦就行,鼓励教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只要出了事,我都兜着。杭州二中叶翠微校长十二年如一日坚持“最小化干预”——能不去干扰师生的事尽量不去干扰,比如把晚自习、节假日、寒暑假还给师生;让教师带着自由、自主、体面、灵性走进教室,不打卡,不机械坐班,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少开会,开短会,开限时会,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教师,把本应属于教师的一份休闲、从容还给教师。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把领导分为四个境界,最高层次、最具智慧的领导——“太上”,人民“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如尧、舜、禹,他们不去人为地扰乱人们的社会秩序,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人民群众;他们不轻易发号施令,给予群众和下属最充分的发展空间。这种领导使群众和下属有机会实现自我的生存价值和社会责任,从而遵从了人道;这种领导也不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大自然,由于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因而顺应了天道。创造“第56号教室”奇迹的美国雷夫老师在谈及自己教育经验时说:“我的课堂之所以效果不错,是因为我不重要!在美国,‘明星教师’把课堂视为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应是孩子们的课堂。我的学生自己为自己的进步承担起责任,孩子们自行运作,我仅仅提供指导。”班级管理是这样,学校管理更是如此。在很多情况下,校长要有“我不重要”的意识。

上一篇:书韵墨香浸校园 下一篇:对“三元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