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供应链及其评价指标

时间:2022-09-16 12:18:32

浅谈绿色供应链及其评价指标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运行管理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绿色供应链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内涵,并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94-02

20世纪中后期,虽然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发展,但由于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我们后续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运行受到严峻的挑战。于是一场旨在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革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应运而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只考虑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不考虑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和再利用等等,为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供应链便应运而生。

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

对绿色供应链等相关理论概念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仅仅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保护的思想,并将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个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化物流的研究才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继“返回物流”和“绿色采购”(WEBB,1994)的提出后,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资助下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随后,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英国等一些国家都开始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广泛研究。

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将“绿色”或“环保”的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通过对产品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化设计,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

统效益的最优化。

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指标

从以上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可知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供应链运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对绿色供应链进行系统评价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一)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为保证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在设计这些指标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应链绩效时,应该选择那些重要程度高、影响大的指标,排除不必要或者重要性比较低的指标。

2.全面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在满足简单性原则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全面,即可以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情况。而绿色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通常为股东和绿色供应链本身。

3.易实施原则:数据收集要比较方便,计算应用也要简单。由于绿色供应链的自身复杂性,致使有的数据很难收集到或者不准确甚至在计算上有困难,这类指标应该用一些简单实用的指标代替,以增强指标体系的应用性。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平衡记分法,对供应链系统制订评价指标时,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即财务、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对绿色供应链而言,还可以增加一项绿色环保的方面,同时在具体的子系统中对相关指标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增加。

1.财务:作为对供应链绩效衡量的方面,财务指标当然能够直接表明企业绩效的高低,同时也是平衡记分法中不可缺失的一个主要方面。但是,对于绿色供应链而言,财务指标虽然能够反映企业的直接绩效,但是其只能反映近期的表现。对于一些长远期的效果,还要依靠别的指标来衡量。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指标:

财务收益:用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值。该指标是供应链上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才能保证供应链运作的完整、顺畅。

营运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值。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资产在供应链上各企业经营环节进入的速度越快,经济效率越高。

现金流情况:用现金周转率来衡量。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现金流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是企业得以维持的重要动力,而且企业现金流的情况能够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

2.量有关系。但是,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越加重视,传统的供应链客户服务的评价指标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在此,仍然保留以往的一些评价指标,并且增加了一个指标:绿色认同度。

产品质量合格率:该指标是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如果越低,说明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会直接导致不合格产品的返修率或报废损失。

准时交货率:该指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如果越低,表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顾客抱怨率:该指标是顾客抱怨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百分比。体现了顾客对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总体满意情况。涵盖了质量、数量等多方面。

绿色认同度:该指标可以衡量绿色供应链在公众眼中的环境声誉。也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一个评价的标准。

3.内部流程:客户服务的绩效指标很重要,但是必须在将其目标转化为内部流程指标后才能够实现。就供应链内部流程而言,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四个目的:减少提前期、提高响应性、减少单位成本、构成敏捷企业。具体指标如下:

供应链响应时间:供应链响应时间=客户需求及预测时间+预测需求信息传递到内部制造部门时间+采购、制造时间+制造终结点运输到最终客户的平均提前期。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在完成客户订单过程中有效的增值活动时间在运作总时间中的比率。

供应链生产柔性:该指标主要指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非计划产量的增加使供应链内部重新组织、计划、生产所需要的时间。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的能力。

总运营成本:包括了物流成本(如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以及相关的信息成本、人力成本、资本成本及管理费用。只有把运营成本降低才能在行业供应链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产品产销率:该指标主要表示一定时期内生产出并销售出去的产品数量占所有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该指标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程度,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

4.学习与发展:该方面下增设了一个员工对环境保护了解度。定期考核员工对环境保护方法的了解,以增强环保意识。

开发成功率:该指标为一年中投资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占总的开发新产品的百分比。

员工人均培训费用:体现了供应链上企业对员工学习和发展的重视程度。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供应链才能发展得更为健康。

环境保护了解度:该指标是特设的。可以让企业定期考核员工对环境保护方法的了解,以增强环保意识,也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理念。

5.绿色环保:作为一个绿色供应链特有的评价角度,在传统的平衡记分法中是不存在的。绿色供应链之所以称之为“绿色”,主要在于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减少整个供应链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资源的再回收再利用方面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环保建立指标:

煤水电耗用量:也就是所谓的能源和资源的耗用量。从节约和有效利用方面衡量供应链的环保性。

“三废”排放总量: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能够体现供应链的绿色化程度。该指标越低,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该指标十分重要。对于耗用的资源而言,有时是不可避免,然而,如何从废弃物中提取和回收有用的资源却是大有可为的。故设置该指标来衡量回收的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语

实施绿色供应链评价,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制造成本,这既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7).

[2]郑任,白勤虎.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8).

[3]韩小花.一种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方法[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刘永胜,马燕.生态型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J].企业经济,2003,(9).

作者简介:方灏,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上一篇:浅析小额贷款的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