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15 11:10:09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摘要:学生充满感情的齐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指名朗读或背诵,益于老师掌握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情况,更益于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而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关键词:语文 课 阅读

充满感情的教师范读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听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能为学生提供仿读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我听过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示范课,他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除了放课文录音,还多次进行了片断范读。其中的“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和“防空洞中的谈话”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语调、语气、语速,以充满对支援军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进行了范读。结果,学生在讨论三个典型事例的叙述角度、反映战士品格、表现英雄的精神时,效果有意想不到的优秀。更可喜的是,在检查学生读书时,学生的朗读是那样的精彩,与老师相比有过而无不及!

学生充满感情的齐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指名朗读或背诵,益于老师掌握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情况,更益于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而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如在听一教师教读一节课时,教师安排了齐读、指名连读、自由读等几种不同的形式,在齐读的第一遍中,由于对生字的读音不熟,有些乱。识字后又安排了两次,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是那么的适中、恰当。在齐读后的指名读中,没有了文字、语气上的不足,收到不错的效果。从自己的不成熟经验和其他老师的讲课当中,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能力确实是重中之重,其中当然包含“读”的能力。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二是放课文录音。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三是给学生多一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知识面前有一个自我表现的天地。

所以,语文教改不仅呼唤创新,也呼唤多种多样的“读”。

从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看,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如果读得不得法,学生则不知如何阅读,读无所获。只有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学生才会乐读善读,读得有味,并能通过读,准确地再现作者的语气、语调,真切地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率。下面介绍六种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一、规范化的领读

教师领着学生领读,它最适用于低年级。当然也适用于高年级中较难的句子或段落如教《乌鸦和狐狸》一文时,通过教师动听的领读使学生感知狐狸那种阿谀奉承、狡猾、馋的模样。运用这种朗读形式朗读,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朗读技巧,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二、提示性的引读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阅读。如教《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教师可借助文中语句开个头,引导如下:师: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生:蹲坐在石柱上,师:好像朝着……生:远方长吼;师:有的……生:低着头,师:好像专心听……生:桥下的流水声;师:有的小狮子……生: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师:好像正在……生:熟睡;师:有的小狮子……生: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师:好像在做……》生:有趣的游戏;师:还有的小狮子……生:大概太淘气了,师:被大狮子用爪子……生:按在地上。这样在融洽的气氛中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帮助学生体会了课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从而加强了对有关句式及其作用的认识。

三、感知性的听读

让学生合上书本或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全文或部分段落。如听读《可爱的草塘》中第十八自然段,请学生微闭双眼,脑中会浮现小河的形象:“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芦苇和蒲草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此时,学生会如临其地,如睹其境。听读法可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理解文意,再现形象,强化记忆,丰富语言材料,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模拟性的分角色读

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的人物进行朗读。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一般用于问中的对话部分。如教《落花生》一文中姐弟三人的对话,可分别让三位学生进行朗读,这样让学生在口诵心惟中培养理解思维能力和形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五、欣赏性的朗读

把童话、寓言等情节性强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的课文让表演能力强的学生边演边读,以使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课文。如教《狼和小羊》,可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狼和羊,强调扮演“狼”的要读出狼凶恶、狡猾、蛮横无理的语气。扮演“小羊”的要读出山羊善良、温和、可爱温顺的语气。两人边读边想进行适当的动作表演。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启发性的齐读

学生一起有目标、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投入地读。这种读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需要学生长期的在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吟诵中得到感悟。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采用以下三步指导学生齐读望灵车的那一段,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第一步:初步试读,引感。从学生的表现看,他们的朗读层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对此,可采用第二步教学:渲染气氛,诱感。“同学们,我们怀着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在这里等啊,盼啊,终于,在夜幕开始降临的时候,是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让我们来和敬爱的作最后的告别吧!”第三步:感情诵读,抒感,这种引人入胜,引人入景的朗读指导,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把学生带到了庄严的送别场面,引起他们对的无限思念之情。

以上六法的难度逐渐加大,要求不但提高,学生会在阅读中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总得说来,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法,长期的潜移默化,并做到综合运用,多法配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上一篇: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语文课堂优化教学四秘诀